- 白家鸣;李彤;施懿峻;张叶欣;申玉凤;单思雨;杨静娴;徐志立;肖洪贺;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探讨参枣健脑口服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作用机制。首先,采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建立AD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盐酸多奈哌齐,0.65 mg·kg~(-1))和参枣健脑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0.3、1.5、7.5 g·kg~(-1),按生药量计算),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28 d;通过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尼氏(Nissl)染色观察皮层和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然后,通过整合TCMSP、BATMAN、UniProt、OMIM及GeneCards等多个数据库资源,构建“药物成分-疾病-作用靶点”多维网络模型,并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脑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突触素(SYN)、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以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药效学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参枣健脑口服液高剂量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显著下降,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小鼠海马区神经元排列趋于整齐,尼氏体数量明显增加,细胞形态改善显著。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参枣健脑口服液活性成分129种,确定与AD相关的潜在作用靶点70个。KEGG通路分析表明,参枣健脑口服液可能通过调控多巴胺能神经突触传递、TNF信号通路及NF-κB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抗AD作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参枣健脑口服液组小鼠TNF-α、IL-1β及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SYN和PSD95的表达显著增加。结果证实,参枣健脑口服液能够改善AD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神经炎症反应、增强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
2025年19期 v.50 5434-5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87 ] - 褚昊霖;孙楠;唐琴;于雪;李丽娜;畅洪昇;
定志丸是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复方。然而,其潜在机制仍然难以捉摸。该研究旨在探讨定志丸在减轻抑郁症和潜在代谢途径方面的潜力。使用超快速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Q-TOF-MS/MS)确定定志丸的化学成分。通过行为绝望模型小鼠筛选最佳给药剂量。随后,建立脂多糖(LPS)诱导抑郁模型,药理学分析和代谢组学分析进行实验验证。动物实验表明,定志丸可改善小鼠的抑郁行为,降低LPS诱导炎症因子的升高,抑制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从而降低谷氨酸水平。定志丸还可上调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谷氨酸离子型受体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型亚基1(GluA1)的水平。脑组织代谢组学分析确定了46种不同的代谢物作为定志丸的潜在抗抑郁生物标志物。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定志丸通过调节炎症反应,AMPA/BDNF/TrkB/mTOR通路,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和2-氧代羧酸代谢模块来缓解抑郁症,为定志丸的抗抑郁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19期 v.50 5444-5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79 ] - 伏厚宇;刘江宇;揭立士;张立;王培民;李晓辰;
探讨甘草苷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小鼠滑膜炎症的作用机制。将5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甘草苷低剂量组(15 mg·kg~(-1))、甘草苷高剂量组(60 mg·kg~(-1))、甘草苷高剂量+激动剂组(60 mg·kg~(-1)+0.02 mg·kg~(-1) 740 Y-P),每组10只。通过半月板失稳术构建膝骨关节炎小鼠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观察滑膜组织病理变化,并根据Krenn评分标准对病理变化进行评分;免疫组化观察滑膜组织p-PI3K、p-Akt表达;免疫荧光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荧光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滑膜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Arg-1、iNOS、TNF-α、IL-1β、IL-6、IL-4、IL-10蛋白表达;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滑膜组织中Arg-1、iNOS、TNF-α、IL-1β、IL-6、IL-4、IL-10 mRNA表达。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滑膜组织增生严重,细胞排列紊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Krenn评分显著升高;滑膜组织中p-PI3K、p-Akt蛋白阳性面积显著升高,p-PI3K/PI3K、p-Akt/Akt、iNOS、TNF-α、IL-1β、IL-6蛋白表达显著升高,Arg-1、IL-4、IL-10蛋白表达显著降低,iNOS、TNF-α、IL-1β、IL-6 mRNA表达显著升高,Arg-1、IL-4、IL-10 mRNA表达显著降低;iNOS荧光表达显著升高,Arg-1荧光表达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甘草苷低剂量组、甘草苷高剂量组、甘草苷高剂量+激动剂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降低,IL-4、IL-10水平显著升高;小鼠滑膜组织增生明显改善,细胞排列较整齐,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Krenn评分显著降低;滑膜组织中p-PI3K、p-Akt蛋白阳性面积显著降低,p-PI3K/PI3K、p-Akt/Akt、iNOS、TNF-α、IL-1β、IL-6蛋白表达显著降低,Arg-1、IL-4、IL-10蛋白表达显著升高,iNOS、TNF-α、IL-1β、IL-6 mRNA表达显著降低,Arg-1、IL-4、IL-10 mRNA表达显著升高;iNOS荧光表达显著降低,Arg-1荧光表达显著升高。与甘草苷高剂量组相比,甘草苷高剂量+激动剂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小鼠滑膜组织部分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炎性细胞浸润,Krenn评分显著升高;滑膜组织中p-PI3K、p-Akt蛋白阳性面积显著升高,p-PI3K/PI3K、p-Akt/Akt、iNOS、TNF-α、IL-1β、IL-6蛋白表达显著升高,Arg-1、IL-4、IL-10蛋白表达显著降低,iNOS、TNF-α、IL-1β、IL-6 mRNA表达显著升高,Arg-1、IL-4、IL-10 mRNA表达显著降低;iNOS荧光表达显著升高,Arg-1荧光表达显著降低。综上,甘草苷可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缓解滑膜炎症,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19期 v.50 5455-5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98 ] - 岳朝冲;李兴渊;闫奎坡;李晓辉;刘刚;李一卓;杜明远;朱翠玲;孙彦琴;
探究安神定心颗粒改善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室性早搏(VPB)的作用机制。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安神定心颗粒低剂量组、安神定心颗粒中剂量组、安神定心颗粒高剂量组和普萘洛尔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 h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注射ISO诱导VPB,连续7 d。检测各组心电图VPB出现情况;HE、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生化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免疫组化分析心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HIF-1α、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PCR检测心肌组织Nrf2、HO-1、GPX4 mRNA表达。结果发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VPB频发,心律失常评分显著增加(P<0.01);心脏质量指数(HWI)显著增加(P<0.01);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氧化应激指标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SOD、GSH水平显著降低(P<0.01);HIF-1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Nrf2、HO-1、GPX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Nrf2、HO-1、GPX4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普萘洛尔组及安神定心颗粒高剂量组大鼠发生VPB时间延迟,频次显著降低(P<0.01),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P<0.05);HWI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氧化应激指标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SOD、GSH水平显著升高(P<0.01);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Nrf2、HO-1、GPX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Nrf2、HO-1、GPX4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综上,安神定心颗粒对ISO诱导大鼠VPB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HIF-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有关。
2025年19期 v.50 5465-5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3 ] - 尚广彬;刘慧珍;孙慧娟;卢震;陈中;张启云;卢晓南;
通过细胞代谢组学探究肿节风总黄酮促进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肿节风总黄酮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L~(-1))组,干预48 h后利用化学发光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肿节风总黄酮对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情况。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DMSO对照组和肿节风总黄酮高剂量组细胞代谢物差异,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联合差异代谢物与转录组差异基因筛选关键代谢途径和信号通路。通过关键代谢物与信号通路的分子对接分析靶点互作关系,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进行蛋白表达验证。结果显示,与DMSO对照组相比,肿节风总黄酮中、高剂量均显著抑制K562细胞生长活力并促进凋亡。非靶向代谢组学鉴定出差异代谢物158个,对肿节风总黄酮响应排名前5的显著代谢通路为鞘脂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赖氨酸降解。联合分析表明鞘脂代谢途径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改变最显著。鞘脂代谢途径关键代谢物二氢鞘氨醇、神经酰胺和鞘氨醇与PI3K/Akt结合能均低于-5.0 kcal·mol~(-1),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证实肿节风总黄酮显著抑制K562细胞p-PI3K/PI3K和p-Akt/Akt水平。综上所述,肿节风总黄酮通过调控鞘脂代谢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促进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
2025年19期 v.50 5474-5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90 ] - 余伟杰;刘爱峰;陈继鑫;曹东东;郭天赐;王思敏;钟吉崴;李林臻;
该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算法识别椎间盘退变(IDD)相关的铁死亡关键基因,预测潜在中药并进行实验验证。从GEO数据库获取IDD数据集(GSE124272、GSE150408),同时从FerrDb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铁死亡相关基因,采用R语言进行数据预处理;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识别差异基因,与铁死亡相关基因取交集后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运用LASSO回归、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和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特征基因并构建模型,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预测潜在中药并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选取小鼠髓核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rastin, 1μmol·L~(-1))和淫羊藿苷(10μmol·L~(-1))组,检测细胞活力、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ROS)、脂质过氧化物(LPO)、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丙二醛(MDA)]和线粒体功能,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关键蛋白,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和长链脂肪酸-辅酶A连接酶1(ACSL1)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共筛选出14个IDD铁死亡差异基因,GO分析主要涉及白细胞介素(IL)-8、IL-17对细胞的调节,放射状胶质细胞分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和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涉及溶酶体的细胞成分;涉及蛋白激酶结合的分子功能。KEGG通路主要富集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通路。通过机器学习筛选出4个关键基因,包括围脂滴蛋白4(PLIN4)、STAT3、赖氨酸去甲基酶6B(KDM6B)和ACSL1,构建的IDD诊断模型曲线下面积(AUC)达0.890,提示模型区分度良好。最终预测出以淫羊藿、雷公藤和菟丝子为代表的潜在中药,其中淫羊藿苷与ACSL1、STAT3具有较高匹配度。实验验证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ROS、LPO、GSSG、MDA水平以及STAT3、ACSL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及活性受损,而GSH、aggrecan、collagenⅡ水平以及GPX4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淫羊藿苷干预可显著改善细胞氧化应激状态,降低ROS、LPO、GSSG、MDA水平及STAT3、ACSL1蛋白表达,线粒体膜电位及活性得到改善,同时GSH、aggrecan、collagenⅡ水平及GPX4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综上所述,以PLIN4、STAT3、KDM6B和ACSL1为特征基因的诊断模型可为早期诊治IDD提供新思路;淫羊藿苷可能通过调控铁死亡相关基因影响IDD进程,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2025年19期 v.50 5482-5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72 ] - 苏梦月;孙鹏;张家和;陈炜璇;赖敏玲;彭丽华;梁燕玲;周华;冯玉;乔卫林;
该研究旨在评估克咳片(KKP)对感染后咳嗽(PIC)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通过暴露于香烟烟雾、辣椒素雾化和鼻腔滴注脂多糖建立PIC大鼠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气管和肺组织的形态学变化;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和肺组织中细胞因子水平;使用免疫荧光技术用于观察肺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A)、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1型(TRPV1)表达;通过网络药理学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索KKP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Western blot验证相关通路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KKP减轻了PIC模型大鼠的咳嗽症状,显著改善了PIC大鼠气管和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增强了肺功能。KKP治疗可有效调控炎症平衡,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3(IL-13),并可能通过干预NGF-TrkA-TRPV1信号轴,降低PIC模型大鼠肺部神经敏感性。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分析表明,KKP可能通过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精氨酸代谢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Western blot分析进一步证实,KKP可有效降低细胞色素P450家族1亚家族A成员1(CYP1A1)、一氧化氮合酶2(NOS2)、单胺氧化酶A(MAOA)、花生四烯酸5-脂氧合酶(ALOX5)、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的表达水平。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揭示了KKP在治疗PIC中的临床潜力,并确认KKP通过多靶点和多通路缓解炎症反应,改善咳嗽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APK信号通路和精氨酸代谢等炎症通路有关。
2025年19期 v.50 5498-5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38 ] - 鲁瑶;韦丽妮;王瑞琪;杨婧雯;张凯琪;颜岚;刘洋;施长琪;张璐璐;赵宁;何小鹃;吕诚;李立;
评价黄芩素对哮喘小鼠的药效作用,并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黄芩素抑制核糖体生物功能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孟鲁司特组,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建立OVA致敏小鼠哮喘模型评价黄芩素的治疗作用。通过肺功能测试、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刚果红染色、肺指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计数评价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肺部损伤情况,脾指数评价免疫功能受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评价肺部炎症因子的严重程度,四维数据独立采集(4D-DIA)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黄芩素治疗哮喘的差异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核糖体相关的生物功能,分子对接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验证核糖体相关蛋白,即大核糖体亚基蛋白L23(RPL23A)、小核糖体亚基蛋白eS25(RPS25)和DNA导向的RNA聚合酶Ⅰ和Ⅲ亚基RPAC1(POLR1C)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素高剂量组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肺指数和脾指数显著降低,肺组织损伤减轻,白细胞介素(IL)-4、IL-5和IL-13的表达显著降低。4D-DIA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黄芩素主要通过抑制核糖体生物功能发挥作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黄芩素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中RPL23A、RPS25、POLR1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果与蛋白质组学分析的结果一致。黄芩素能够显著改善哮喘小鼠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PL23A、RPS25、POLR1C等核糖体生物功能有关。
2025年19期 v.50 5512-5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30 ] - 熊悦;程世源;张丹丹;李晶;田家瑛;沈月;沈丽;杜辉宇;皮云川;刘丹;魏琼;叶晓川;
基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大鼠模型,探究金刚藤胶囊(JGTCs)改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作用及机制,旨在为金刚藤胶囊增加功能主治的改良型新药研发奠定基础。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前列腺病理变化;显微镜观测前列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个数和卵磷脂小体密度;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采用16S rDNA测序探究JGTCs对肠道微生物群改变的影响,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预测JGTCs改善CNP的作用机制;蛋白免疫印迹(WB)法验证JGTCs对鞘氨醇激酶1型(SPHK1)/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JGTCs能改善前列腺病理损伤,增加卵磷脂小体密度,减少白细胞个数,降低血清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2和IL-8的水平,升高抑炎因子IL-10的水平;JGTCs能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加Lactobacillus、Bifidobacterium_animalis相对丰度,减少unclassified_f_Prevotellaceae、Veillonella相对丰度;JGTCs可显著改变鞘氨醇、视黄酰基β-葡萄糖醛酸等10种代谢物含量,参与鞘脂代谢、视黄醇代谢等5条代谢途径;WB实验发现JGTCs能抑制SPHK1、S1P1表达以及PI3K、Akt磷酸化。研究结果表明金刚藤胶囊能显著改善EAP大鼠前列腺的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紊乱及代谢失调,抑制SPHK1/S1P1/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发挥作用。
2025年19期 v.50 5521-5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53 ] - 陈恂;安子萌;李敏;万通;黄静;冀晓华;刘晶;燕晓茹;
探讨小儿止哮平喘颗粒含药血清对炎症因子诱导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s)功能紊乱的改善作用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潜在机制。通过CCK-8法筛选小儿止哮平喘颗粒含药血清的最佳干预浓度,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p21、Cyclin D1、Cyclin D3、CDK6)、MIF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p21和MIF的mRNA水平。通过腺病毒转染技术干预MIF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LY294002激活/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验证其在信号通路中的关键作用。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PLC-QE-MS/MS)鉴定复方化学成分,选取前15位活性成分与MIF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合能及作用模式20%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炎症因子诱导的hASMCs增殖活力和EdU阳性细胞率,降低细胞迁移率,并阻滞细胞周期于G_0/G_1期,逆转G_0/G_1期细胞减少和G_2/M期细胞增多,同时下调Cyclin D1、Cyclin D3、CDK6蛋白表达,上调p21蛋白及mRNA水平。机制研究表明,含药血清可抑制MIF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且MIF过表达可逆转含药血清的抑制效应,MIF沉默可模拟其作用。质谱分析鉴定出585个成分,其中芫花素(-9.5 kcal·mol~(-1))、汉黄芩素(-8.5 kcal·mol~(-1))等与MIF具有强结合活性,分子对接显示这些活性成分可靶向MIF催化结构域。小儿止哮平喘颗粒含药血清可以通过MIF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哮喘气道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其活性成分芫花素等可直接靶向MIF,为复方“痰瘀同治”的分子机制提供物质基础。
2025年19期 v.50 5534-5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12 ] - 李真;石小雨;邓俊宏;谯坤;王斐然;储全根;刘锋;
基于生物信息学、体外实验验证,探讨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 BA)治疗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的作用及其机制。使用BATMAN-TCM、PharmMapper、DrugBank、GeneCards等数据库确定BA治疗CRC的相关靶点,共获得交集靶点100个。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关键核心靶点。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筛选CRC患者的差异基因,单细胞测序分析反应了BA发挥治疗作用的细胞簇群。此外,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明确潜在通路和生物过程,并选取核心靶点与B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利用HCT116细胞构建沉默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BA(9.375、18.75、37.5、75、150μmol·L~(-1))处理HCT116与沉默METTL3 2种细胞模型,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ETTL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PPARα蛋白的表达。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BA治疗CRC主要涉及100个治疗靶点和26条信号通路,其关键通路为PPAR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BA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体外实验显示,BA能够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白桦脂酸能够靶向调控METTL3,降低PPARγ、PPARα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BA能够抑制CR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METTL3表达,导致PPARγ、PPARα mRNA的m~6A修饰水平降低,mRNA稳定性和翻译效率下降,与调控PPAR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19期 v.50 5546-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80 ] - 王杨;吕思远;王梦蕾;李翱翔;季旭明;
探讨温下方正丁醇提取部位(NWXF)靶向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调控谷胱甘肽(GSH)合成途径逆转肺癌顺铂(DDP)耐药的作用机制。采取体内、外联合实验探讨NWXF改善DDP耐药的药效作用及分子机制:体内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注射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的10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DP组,注射A549+CAFs的20只裸鼠随机分为CAFs组、CAFs+DDP组、NWXF+CAFs组、NWXF+CAFs+DDP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变化,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组织凋亡水平,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DTNB)法检测肿瘤组织GSH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表达;体外建立A549与CAFs细胞条件共培养模型,CCK-8检测A549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DTNB法检测GSH和半胱氨酸(Cy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GCLc、GCLm和SLC7A11蛋白表达。体内结果显示,与CAFs+DDP组相比,NWXF+CAFs+DDP组裸鼠瘤体体积明显减小,肿瘤坏死现象明显且凋亡水平明显上升,GSH水平及GCLc、GCLm和SLC7A1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体外结果显示,NWXF干预的条件培养基明显降低DDP对A549的IC_(50);与CAFs-CM+DDP组相比,NWXF-CAFs-CM+DDP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上升,GSH、Cys含量明显下降,GCLc、GCLm和SLC7A1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综上,NWXF可能通过抑制CAFs介导GSH合成,改善肺癌DDP耐药。
2025年19期 v.50 5558-5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4 ] - 冷雪;张琦;刘慧慧;
探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通过ApoA-I调节激活转录因子3(ATF3)影响肝脏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16只ApoA-I~(-/-)小鼠与24只C57BL/6J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16只ApoA-I~(-/-)小鼠随机分为2组:高脂组、中药组;将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高脂对照组、中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组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中药组及中药对照组给予加味香砂六君子汤灌胃。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苏木精-伊红(HE)及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肝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组织载脂蛋白A-I(ApoA-I)、ATF3、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对照组小鼠血清TC、TG、HDL-C、LDL-C、ALT及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及肝组织IL-1β、IL-6、TNF-α含量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ApoA-I、ATF3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LR4、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高脂对照组相比,中药对照组小鼠血清TC、TG、HDL-C、LDL-C、ALT及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及肝组织IL-1β、IL-6、TNF-α含量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肝组织ApoA-I、ATF3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TLR4、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与高脂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小鼠血清TC、TG、LDL-C、ALT及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及肝组织IL-1β、IL-6、TNF-α含量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肝组织ATF3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TLR4、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中药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小鼠血清TC、TG、LDL-C、ALT及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及肝组织IL-1β、IL-6、TNF-α含量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肝组织中ATF3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LR4、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结果表明,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可能通过上调ApoA-I表达,激活ATF3进而抑制其下游TLR4/NF-κB通路,改善血脂异常所致炎症反应。
2025年19期 v.50 5566-5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