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花尺蠖性信息素的研究——一、雌蛾性信息素粗提物的性诱效果

    刘清琪,庄文选,曲庆沐,阮风春,李庆水

    <正> 银花尺蠖(学名待定)是为害中药材金银花叶片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在山东省临沂地区为害日益严重,使金银花生产受到很大损失,曾采用化学农药对其防治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金银花既是药材,又是饮料,最好以不用化学农药防治为宜。国内外对昆虫性信息素已有很多报导,它能有效地用于害虫测报和防治,没有残毒,且可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因

    1981年04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57 ]
  • 穿龙薯芋引种试验——1、穿龙薯芋有性繁殖的研究

    刘铁城,米泰康

    <正> 穿龙薯芋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为薯芋科植物,民间多用其根茎浸酒或煎服,即能治疗筋骨麻木及腰酸、腿痛又在平喘、镇咳、祛痰方面有明显效果。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甲型链球菌以及流感病毒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穿龙薯芋根茎中含有薯芋皂甙元,为合成副肾皮质激素及避孕药的重要原

    1981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1 ]
  • 改进蜡皮挂蜡方法

    赵尚廉

    <正> 蜡皮挂蜡是用于中成药细料丸剂密封主要过程。传统挂蜡法,是将丸球模多以蘸水挂蜡,此种方法虽简单但易产生虫蛀,霉烂,损失药效。我们从78年利用细滑石粉代蘸水挂蜡,就是将球模滚匀

    1981年04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9 ]
  • 浙贝母有性繁殖技术

    王万里,胡同钰,周雪林,朱元方

    <正> 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下鳞茎入药。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等功效,是常用中药。多年来生产一直采用鳞茎繁殖,播种一个仅能长两个,繁殖系数小、产量低,造成药品紧缺。为了解决以上矛盾,满足临床需要,扩大药源。我们从1962年开始,进行了浙贝母有性繁殖的研究,1976年开始在江苏南通县通海公社推广应用,收到较好的效

    1981年04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8 ]
  • 秋水仙引种简报

    王用平

    <正> 秋水仙系百合科秋水仙属植物Colchi-cum autumnale L是我国近几年从国外新引种的品种。秋水仙的根茎、叶和种子均能提取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的秋水仙素。广泛用于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在医药上能抑制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还能治疗乳腺癌、宫颈瘸,鼻渊癌、胃癌及白血病和坐骨神经等病症。我园于一九七八年先后从上海、昆

    1981年04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1 ]
  • 呼吁中成药标签说明要写准确

    徐晨

    <正> 中成药使用方便,为病员们所欢迎。患者常到药店问方服药,因此说明书是不可少的,有时大夫在开中成药处方时,也常写“按说明服用”,可见标签说明的重要性。最近,我们发现××药厂生产的银翘解毒丸上的标签说明:“主治:发热退烧,清热散风,感冒发烧,头目眩晕,口渴咽干,四肢疼痛,热感发燥,大便燥结。用法用量:每服一丸,日服二次,

    1981年04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 ]
  • 葶苈子的品种考证与鉴别

    郭荣麟,陈重明,吴竹君

    <正> 常用中药葶苈长期以来存在着品种混乱的现象,据文献报导,我国共有10种植物在不同地区都充葶苈子用。最近我们收集和调查了全国16个省市的葶苈子商品药材,经鉴定作为葶苈的原植物除独行菜Lepidiumapetalum Willd.(又称苦葶苈、北葶苈,主销我国北部地区)及播娘蒿DescurainiaSophia(L.)Webb.ex Prantl(又称华东葶苈,甜葶苈、南葶苈,主销华东地区)两主流品种外,其它正式收购的地方习用品

    1981年04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13 ]
  • 《本草纲目》图版的讨论

    邬家林 ,郑金生

    <正> 《本草纲目》附图对古代药物基原的考证有重要参考意义。但众多版本的《本草纲目》存在着三种不同系统的图版,它们之间的某些差异给本草研究带来了不利影响。国内外本草学者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并从不同角度作了一些讨论。本文拟进一步讨论这三种图版的特征、版本流传及其影响,并重点探究钱蔚起本所改换的药图。一、三种图版的有关情况:《本草纲目》流传至今已有数十种版本。初版是金陵胡承龙刊行(1596年,简称金本)。其附图

    1981年04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97 ]
  • 陕西药用黄芪及其混淆品

    李广民,罗兴荣

    <正> 据我们调查陕西药用黄芪除药典所载: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 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

    1981年04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1 ]
  • “破故纸”名称辨正

    郭润康

    <正> 中药补骨脂与木蝴蝶的名称非常复杂,两者某些名称极为近似,如川故纸-云故纸、洋故脂-洋故纸、破故子-破布子、黑故子-白故子,虽极近似,但却是各自的别名。而“破故纸”同时是补骨脂与木蝴蝶的别名,则构成同名异物,引起混淆,尤其在处方调配上就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主张配补骨脂的认为“破故纸”是补骨脂的别名由来已久,同时“脂、子、纸”同音,在中药名称中常常相互借代,故应付补骨脂;主

    1981年04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21 ]
  • 中药月季花与玫瑰花的经验鉴别

    卢冬虎

    <正> 在中药的花类药材中,月季花Rosa chincn-sis Jacq.与玫瑰花Rosa rugosa Thunb.同属蔷薇科蔷薇属植物,两者形色相似,有时辨认会出现混淆现象。但老药工对玫瑰花的鉴别特征,曾经作过极为简明的概括,即:“红花不香,香花不红,只有玫瑰,又香又红”。也就是说,凡是红颜色的花并不都具有芳香味,而气味芳香的花则不一定都是红颜色的,只有玫瑰花才具有既香而又红的

    1981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6 ]
  • 桃、杏仁经验鉴别三则

    徐维成

    <正> 桃、杏仁为中药常用之品,无论从外形上,气味上都很相似。因此在使用中存在着容易混淆和混淆后难以分辨的问题。其实抓住两种药物的主要特徵,两者也是不难分辨的。①杏仁的棕色种皮较桃仁厚,表皮的皱纹粗,用手摸之有粗涩的感觉。桃仁的种皮较薄,表面皱纹细,用手摸之较为光滑。这一区别较为明显。②杏仁正面呈“心脏形”,如果比做朴克牌的“红桃”更为形相,而桃仁上端虽说也有一尖端,但没有杏

    1981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9 ]
  • 栝蒌保管小经验

    徐维成,李宝珊

    <正> 栝篓为中药常用之品,由于鲜栝蒌含有水分和糖类成分,遇到适当的温度,就会发霉虫蛀,造成药品浪费,同时影响疗效,有时为此常新陈不接。根据栝蒌的这一特点,我院多年来试用了一套保管栝萎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年秋后采收的鲜栝蒌,尽量保持外皮的完整无损以防止霉菌的侵入。成串挂在阴凉干燥的屋檐下。至来年春末的四,五月份,在此冬春两季,因其气候干冷,不利于霉菌生长繁殖,而且水分也大

    1981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 ]
  • 冬青子与女贞子的区别

    吴昌富

    <正> 由北京市卫生局晋升办公室中药组解答的“北京市中药师晋升统一考试试题答案要点”第八题中,将冬青子与女贞子当作一种药物,虽然女贞子的异名即冬青子,而冬青Ilex chinensis(冬青科)与女贞Ligustrum lucidum(木樨科)确系二种不同的植物,今将二者差异列表介绍如下。

    1981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9 ]
  • 调剂配伍对黄连小檗碱溶出率的影响

    李忠

    <正> 中药有效成分煎煮时的溶出率直接影响疗效,加工、煎煮条件、配伍等对有效成分溶出率都有一定影响,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对增强疗效很有意义。我们以黄连小檗碱为其有效成分作指标,探讨调剂,配伍对黄连中小檗碱溶出率的影响,为控制中药制剂质量提供参考。实验材料1.黄连及各种药材:购自郑州医药公司。2.盐酸小檗碱标准品:上海第二军医

    1981年04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111 ]
  • 18个仲景方的沉淀反应的初步探讨

    孙启明

    <正> 作者曾主张研究汤剂的配伍可试从仲景方入手。同时又指出,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葛根黄芩黄连汤、栀子柏皮汤、茵陈蒿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白头翁汤等,均有强烈的沉淀反应发生,可作为沉淀反应的标本。(1)本文就18个仲景方中的沉淀反应作一简介,以供参考。

    1981年04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33 ]
  • 疗石淋之药茶—排石一号

    王美桂

    <正> 石淋是一种常见病,尿中时有小砂粒排出,小者成砂,为“砂淋”,大者成石,为“石淋”。尿痛难忍,有时尿流突然中止,腰及下腹部痠痛,尿中伴有血及血块,不发作时,经常腰痛,或很少有症状出现。治以消石通淋为主,配合扶正排石一号是我院泌尿科之协定处方。为方便病人服药,将排石一号由汤剂改为茶剂: 一、处方组成:广木香20克川朴20克苍术20克陈皮20克六一散60克海金沙

    1981年04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5 ]
  • 白附子炮制前后药理作用的初步观察

    常东明,李庆华,朱明,李玉生

    <正> 本实验系用禹白附,为天南星科犁头草属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er的块茎,民间应用治疗恶疮、疔毒、瘰疠、无名肿毒等症。李卿渊等曾用独角莲制剂治疗淋巴结核,天津市第二工人疗养院亦曾用独角莲制剂于各种结核病的治疗,均获得一定的疗效。一、炮制和制剂(一)炮制:取白附子,选用大小适中者,用清水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

    1981年04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13 ]
  • 氚标记青蒿素衍生物—青蒿醚和青蒿酯

    丁绍风,李良训

    <正>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即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新型倍半萜内酯化合物。临床证明青蒿素对治疗各种类型疟疾具有速效、低毒等优点。广西桂林药厂对青蒿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改造,合成了多种青蒿素衍生物,经过筛选和毒性试验,其中青蒿醚(代号887)和青蒿酯(代号804)具有抗疟疗效好,水中溶解度大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探讨和研究青蒿

    1981年04期 25-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8 ]
  • 靛玉红的双波长薄层扫描定量法

    赵萍萍,罗亨明,余朝菁,刘成文

    <正> 靛玉红(Indirubin)是从中药青黛中分离提取的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成分。我所及有关单位进行了靛玉红的半合成、全合成和比色法定量的研究。本文介绍靛玉红的双波长薄层扫描定量法。这个方法,由于薄层分离后的色谱点可以不经洗脱直接扫描记录其吸收度进行定

    1981年04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41 ]
  • 植物挥发油成分研究学术讨论会在杭州举行

    今研

    <正> 由中国植物学会主持的“植物挥发油成分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4月28日至同年5月4日在杭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央及各地的植物、医药、轻工香料、林业等有关科研机构,院技、工厂和编辑出版等单位代表61人,收到学术论文45篇。会议首先学习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充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发展香料香精等生产的指示,代表们受到很大的鼓舞,一致表示拥护。然后宣读论文并进行讨论与评议。代表们回顾我国利用植物挥发油的悠久历史,早在公元前2000~3000年,我国人民就已用芳香植物薰香驱除疫病和调味。但在解放前,挥发油的科研工作还是空白,解放后在党和

    1981年04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7 ]
  • 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对大白鼠应激状态的影响

    宋崇顺,滕茂芳,赵仲生,吕小燕,刘江仁,任映,刘书桐,黄启福

    <正> 黄芪是常用补气药,气味甘温,主要功用益气升阳,固表。临床多用来治疗久病体虚,抵抗力弱的病人。如名方玉屏风散重用黄芪为君,治疗气虚表弱,易感风寒等证;保元汤以黄芪、人参为君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等证。都说明了黄芪可以用以增强机体抵抗能力。近年对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说明黄芪有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增强小白鼠肌力的作用。为探讨黄芪补气、增

    1981年04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163 ]
  • 黄荆、荆条和牡荆挥发油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力影响的研究

    杨守业,何伟,钱春凤,宗桂珍,屠国瑞

    <正> 黄荆Vitex negundo L.荆条V.n.var.heterophylla(Franch)Rehd.和牡荆V.n.var.Cannabifolia(s.et.z.)Hand-Mazz.均属马鞭草科Verbenaceae植物。它们的挥发油治疗慢性气管炎具有确实疗效。中医研究院中医系病理组曾用牡荆挥发油的复方对巨噬细胞活力影响作过研究,但对单味药末作探讨。本文分别用黄荆、荆条和牡荆挥发油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力作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用黄荆、荆条和牡荆挥发油也有增强巨噬细胞吞

    1981年04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122 ]
  • 治疗冠心病新药“救尔心”的研究

    黄贵生,王贵华,韩慧民,李滨兰,秦向东,李丽

    <正>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种之一。我所在筛选治疗冠心病中草药的研究中,发现“救尔心”有一定疗效。现就“救尔心”的处方设计,工艺过程,药理作用和临床效果作一介绍。一、方剂设想冠心病主要表现为冠脉供血不足,祖国医学则认为本病由于心、肾、肝、脾诸脏的阴阳失调及相互关系的变化,造成气机不畅,心经瘀滞,“不通则痛”。根据中医“实则泄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我们选用红花、三七、丹参、川芎等活血化

    1981年04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5 ]
  • 罗汉果的药用与甜味

    苏必忠

    <正> 罗汉果是中国民间的清热药,有润肺、止咳、祛痰,补血、促进胃肠机能、镇静、治疗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功效,是理想的第三天然甜味料。罗汉果味非常甜,其甜味的主要成分以前认为是由大量的葡萄糖所致,但据德岛文理大学竹本常松等的研究认为,罗汉果甜味的主要成分不是葡萄糖而是果糖,其含量约为14%。经他们进一步研究的结果,还成功地分离出一种相当于蔗糖甜味300倍的良好

    1981年04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1 ]
  • 延胡索粉84例止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任义

    <正> 延胡索是常用中药,主要用于活血逐瘀止痛。经临床观察,单用其粉止痛效果明显,无副作用,总结如下: 用法及用量坐延胡索或炒延胡索加工成粉。每次服1.5克至2.0克,白水送下。若产后或痛经病人也可以用黄酒送服。每间隔4~6小时服一次。临床观察84例,结果如下:

    1981年04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34 ]
  • 对中药药性气味理论的探讨

    严永清

    <正> 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药性理论,所指范围认识尚不一致,多数则将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作为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本文拟首先对气味理论作一些探讨。气味,或称性味,常称四气五味。《神农本草经》即有“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之说。即每个药物有其气和味,以标志其功效和主治。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古今许多书籍对药物性味之记载不尽一致,尤其是对某些药物的味的记载,很不相同。如以当归为例,《纲目》谓其苦,《别录》谓其辛,李杲《用

    1981年04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568 ]
  • 话谈中药(三)

    刘文巨,黄楷

    <正> 名贵药材鹿茸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公元前200年~公元后200年)就有鹿茸入药的记述。鹿周身是宝,以药用而言,有鹿茸、鹿角胶、鹿肾、鹿骨、鹿筋、鹿胎、鹿尾以及鹿角霜等。鹿系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鹿种在世界上很多,在我国驯养和入药

    1981年04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8 ]
  • 汉英常用中药词汇(二)

    <正> 升降浮沉ascending and descending,floating and sinking—direction of theaction of drugs.The ascending andfloating drugs have an upward andoutward effect and are used foractivating vitality,inducing sweatand dispelling cold,while the descend-ing and sinking drugs,having a

    1981年04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6 ]
  • 中药研究常见有关外文期刊简介

    岳凤先

    <正> 中药正在引起世界各国医药界的重视,中药研究成果陆续刊登在有关的期刊杂志上。同时,由于中药绝大多数是天然产物,尤其植物药所占比例更大,各国研究天然产物的结果,常可作为中药研究

    1981年04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0 ]
  • 中药通报召开中药剂型座谈会纪要

    <正> 本刊于1981年4月14日曾召开有关中药剂型座谈会,第三期已经报导,会上发言摘要将在本期及第五期分批发表。

    1981年04期 48-5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