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星男;韩佳寅;潘辰;张宇实;刘素彦;赵雍;张晓萌;吴静雯;唐璇;梁爱华;
该研究通过脂多糖(LPS)、卵清蛋白(OVA)、compound 48/80(C48/80)建立3种模拟临床条件下的非感染性肺炎模型,系统比较其病理特征与中医证候的关联性,为中药药效评价提供适配的动物模型选择依据。采用鼻腔滴注LPS联合腹腔注射强化刺激建立急性肺炎模型;第1、3、5天腹腔注射3种剂量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佐剂,第14~18天经气管内滴注OVA进行激发,建立OVA诱导的过敏性肺炎模型;单次静脉注射3种剂量的C48/80建立C48/80诱导的肺炎模型。通过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肺组织及血浆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组胺水平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变化,结合病理学评估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显示,3种模型均可造成肺水肿,肺部湿重增加,肺组织病理显示明显的渗出性炎症,以LPS最为显著。LPS肺炎模型的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FN)-γ、IL-1β、IL-4等多种致热原性细胞因子显著升高;致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前列腺素(PG)E2、PGD2等PG类物质含量显著增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显著上升。该模型可部分体现临床痰热蕴肺或湿毒壅肺特点。OVA模型主要表现为致敏介质免疫球蛋白(Ig)E和白三烯(LT)E4升高,6-酮(keto)-前列腺素(PG)F2α降低;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降低,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升高;体现“虚”“痰”或“湿”的特点。C48/80模型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显著增加。该模型表现为组胺、大量前列环素类(6-keto-PGE1、PGF2α、15-keto-PGF2α、6-keto-PGF1α、13,14-D-15-keto-PGE2、PGD2、PGE2、PGH2)、LTE4以及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5S-HETE)含量显著增高,这些指标均与血管扩展和血管通透性增高相关;而致热原性炎性细胞因子均未见增高。可见C48/80模型主要体现寒湿蕴肺特点。该研究成功构建了3种非感染性肺炎模型,LPS模型为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炎症因子升高,适合于清热解毒、化湿祛痰中药的药效研究;OVA模型以过敏性炎性为指标,适用于益气固表类方剂的药效研究;C48/80模型则以血管活性物质(组胺、PGs、LTE4)增多为主,适用于温肺散寒、燥湿化痰中药的药效评价研究。该研究为中药治疗肺炎的药效评价提供了模型选择的理论依据。
2025年15期 v.50 4089-4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2 ] - 叶凯利;曾梦楠;郝凤霄;郭彭莉;张宇涵;冯卫生;郑晓珂;
该研究旨在探讨山药中熊果苷(Arb)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ALI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将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Rv)组、Arb低剂量(15 mg·kg~(-1))组和Arb高剂量(30 mg·kg~(-1))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LPS诱导的ALI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TUNEL染色及全身体积描记系统(WBP)检测评估肺组织损伤程度和肺功能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肺组织炎症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肺组织巨噬细胞M1/M2极化状态;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及相关凋亡蛋白表达水平;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Arb干预后血清代谢轮廓的变化。结果显示Arb预处理显著减轻LPS诱导的肺组织损伤,改善肺功能,降低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8、IL-1β]水平,并调节M1/M2巨噬细胞极化状态。此外,Arb抑制TLR4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Bcl-2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等促凋亡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水平,抑制肺细胞凋亡。代谢组学分析表明,Arb显著改善LPS诱导的代谢异常,主要涉及半乳糖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及脂质代谢等关键通路。综上所述,Arb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释放、抑制TLR4信号通路活化、改善代谢紊乱及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显著减轻LPS诱导的ALI。该研究表明熊果苷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ALI的治疗提供药物参考及研究思路。
2025年15期 v.50 410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856 ] - 林达淮;叶向丽;严国鸿;王凯歌;张玉琴;李煌;
通过观察鼠曲草醇提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机制。采用UPLC-MS对鼠曲草醇提物进行质量评价,并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5个组通过经典香烟烟雾联合气道滴注脂多糖建立COPD模型,分别给予阳性药丹龙口服液,低、中、高剂量鼠曲草醇提物,连续灌胃2周后,进行体质量及一般形态观察;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验证鼠曲草醇提物对COPD大鼠肺泡炎症、胶原沉积面积的影响;测定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肺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并通过qRT-PCR测定血红素加氧酶-1(HO-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AD(P)H醌脱氢酶(NQO1)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HO-1、Nrf2、NQO1蛋白表达水平,探讨鼠曲草醇提物影响COPD大鼠氧化应激的机制;最后,通过16S rRNA测序研究其对COPD所致肠道微生物群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UPLC-MS鉴定出鼠曲草醇提物中的化学成分共121个,其中正离子模式70个,负离子模式51个;动物实验方面发现鼠曲草醇提物能够降低胶原沉积面积占比,影响CAT、GSH、SOD、MDA等氧化应激指标与Nrf2、HO-1、NQO1等mRNA与蛋白表达,16S rRNA测序结果表现为增加了Lactobacillales水平,降低了Desulfovibrio、Desulfovibrionales等水平,表明鼠曲草醇提物可以逆转COPD导致的肠道微生物群改变。综上所述,鼠曲草醇提物可能通过影响氧化应激通路,并调节肠道微生物改变,进而发挥抗COPD作用。
2025年15期 v.50 4110-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61 ] - 孙亚磊;郭宇;王欣雨;张雅素;程雪;朱珂;陈立典;冯晓东;
旨在探讨异鼠李素(Isor)对急性肺损伤(ALI)的干预作用及对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轴介导的细胞焦亡机制的调控效应。在体内实验中,将60只BALB/c小鼠分为5组,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灌胃给药1 h后气管滴注LPS造模,12 h后取材。体外实验中,RAW264.7细胞分为5组,除对照组外,其他组细胞药物预处理2 h后进行造模、指标检测。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同时检测肺肿胀程度、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水平、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细胞计数试剂8(CCK-8)方法进行细胞增殖毒性及细胞活力测定实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NLRP3、ASC、剪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1(cleaved caspase-1)、气孔蛋白D的N端片段(GSDMD-N)等蛋白水平。结果显示,在体内实验中,Isor能显著改善小鼠肺组织的病理损伤状态,降低肺肿胀程度、BALF中蛋白水平、肺组织MPO水平、炎症因子IL-1β、IL-6、IL-18、TNF-α等的水平,抑制NLRP3/ASC/caspase-1轴及焦亡核心基因GSDMD-N的高表达。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增殖毒性实验确定了Isor的安全剂量。Isor能减少细胞死亡,抑制NLRP3/ASC/caspase-1轴、GSDMD-N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综上所述,Isor可能通过调控NLRP3/ASC/caspase-1轴介导的细胞焦亡,从而发挥减轻ALI的效应。
2025年15期 v.50 4120-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14 ] - 郑梦圆;黄静雯;蒋思晨;谢泽宇;许一笑;姚立;
该文旨在探讨合欢皮-白蒺藜是否可通过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OD样蛋白受体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通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并分析其潜在机制。体内实验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的方法构建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并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Ⅳ型胶原(ColⅣ)、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水平;苏木素-伊红(HE)、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及胶原纤维沉积;Western blot和RT-qPCR法检测肝组织中Ⅰ型胶原(collagen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Nrf2、NLRP3、消皮素D(GSDMD)、caspase-1的蛋白和mRNA表达。体外实验采用人源肝星状细胞(HSC-LX2),分别以Nrf2激动剂或抑制剂预处理后,再分别加入空白血清、AngⅡ+空白血清、AngⅡ+合欢皮-白蒺藜含药血清干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rf2、NLRP3、GSDMD、caspase-1、α-SMA、GSDMD-N、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蛋白表达;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ROS水平。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合欢皮-白蒺藜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ST、ALT、ColⅣ、LN、PCⅢ、HA水平,减少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沉积,同时显著上调肝组织中Nrf2的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下调肝组织中collagenⅠ、α-SMA、NLRP3、GSDMD、caspase-1的蛋白及mRNA表达。体外实验结果显示,Nrf2激活可降低HSC-LX2中NLRP3、GSDMD、caspase-1、α-SMA、GSDMD-N、ASC的蛋白表达及ROS水平,而Nrf2抑制则表现出相反趋势。此外,合欢皮-白蒺藜含药血清可直接降低上述蛋白的表达及ROS水平。综上,合欢皮-白蒺藜可有效改善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Nrf2/NLRP3/caspase-1通路抑制细胞焦亡。
2025年15期 v.50 4129-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15 ] - 钟青芮;黄虹凯;兰悦嘉;王欢;曾勇;吴嘉思;
该研究旨在探究黄连-黄芩对CpG1826诱导小鼠细胞因子风暴继发性肺损伤(CSSLI)的治疗作用,揭示黄连-黄芩主要效应成分黄连碱和汉黄芩素抑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细胞焦亡路径,并减轻CSSLI的潜在分子机制。体内实验通过CpG1826诱导复制CSSLI小鼠模型,结合肺组织湿干比(W/D)评价肺肿胀程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小鼠肺损伤程度,透射电镜(TEM)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IL-18、IL-1α水平,发现黄连-黄芩水煎液较单味药显著降低肺水肿、肺损伤程度和肺泡灌洗液中相关细胞因子浓度,从而改善CSSLI。体外实验通过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建立CpG1826诱导的CSSLI模型,通过钙黄绿素淬灭筛选黄连-黄芩中抑制mPTP通道开启效果最优单体成分,发现黄连碱(5、10、20μmol·L~(-1))和汉黄芩素(10、20、40μmol·L~(-1))明显抑制mPTP通道的开启,作用效果最优且呈剂量依赖性;且黄连碱与汉黄芩素通过抑制mPTP通道开放,减少线粒体DNA(mtDNA)的释放和活性氧(ROS)累积,有效逆转CpG1826导致的线粒体膜电位(MMP)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2个单体成分能抑制细胞焦亡过程,下调NLRP3/半胱天冬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综上所述,黄连-黄芩能改善CpG1826诱导的小鼠CSSLI,与其抑制mPTP/NLRP3细胞焦亡路径有关,为该药的临床应用及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15期 v.50 4141-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89 ]
- 杨潇;郭家庚;段宇;丘振东;陈敏淇;韦玮;侯小涛;郝二伟;邓家刚;
肾阳虚证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是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和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疾病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肾阳虚证的表现愈加显著,是老年患者共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中药已被广泛应用于肾阳虚证的治疗,如淫羊藿、肉桂、枸杞等中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尽管治疗肾阳虚证的分子机制复杂,但潜在的治疗价值仍引人关注。深入研究中药治疗肾阳虚证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能够为该病证的针对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中药的现代化进程奠定基础。肾阳虚证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系统,包括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肾功能的衰退、氧化应激反应的加剧以及能量代谢的障碍等,理解这些机制及相互关系,有助于揭示肾阳虚证的病因,从而帮助医生在临床中做出更为精确的诊断与治疗。此外,针对中药在这些病理机制中的具体应用研究,有助于提升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地位,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2025年15期 v.50 4153-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23 ] - 吴俊;李鸥叶;覃肯;万宣;徐王兵;李勇;钟嘉伟;叶勇祥;徐睿;
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s, OPF)是指骨质疏松状态下受轻微损伤即发生的骨折,该病严重威胁了老龄患者的生命健康。传统药物或手术治疗存在作用靶点单一、不良反应多、预后不佳等局限。补肾中药治疗OPF具有较好的潜力,通过归纳补肾中药促进OPF愈合机制时发现,其能够在骨愈合前期促进血管新生、在骨修复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在骨重塑期维持“成骨-破骨”系统平衡,调控贯穿OPF愈合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能够多通路、多靶点地改善OPF患者骨质疏松的病理状态并促进骨折愈合,具有双相调控的治疗优势与潜力。
2025年15期 v.50 4166-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07 ] - 赵志敏;刘成海;
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的病理结局,原因多样,不同阶段的肝硬化病情差异巨大,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祛除病因和对症治疗是目前肝硬化治疗的主要方式,其疗效尚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中医药在防治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长期经验积累,该文从肝纤维化组织学消退、防治肝硬化失代偿及并发症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抗肝纤维化的常用中成药、常见经验方,不仅有效促进组织学逆转,长期应用还可预防静脉曲张出血,降低肝癌发生率;中西药联合疗法在肝硬化并发症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作用机制与抑制星状细胞活化,保护肝细胞损伤与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改善胃肠动力等有关。针对肝纤维化、肝再生、肝癌变等主要病理环节,病证结合,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对提高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5期 v.50 4178-4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42 ] - 任蕤;杨星;任萍萍;毕倩;杜冰曌;张清燕;王雪寒;姜中旗;梁锦晓;邵明义;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第三大致死性癌症,具有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其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消融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系统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手段,各种治疗手段均有其特有的优势,但这些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及负担,需探索更多治疗手段,明确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为中药新药的研发奠定基础。随着对肠道菌群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能通过影响肠道屏障功能、代谢产物、免疫调节等多种途径与肝细胞癌产生密切联系。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是肝细胞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在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发现,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影响肠道屏障功能、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产物,从而发挥抗肝细胞癌作用,也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从而抑制肝细胞癌的恶性表型。该文旨在阐述肠道菌群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中医药的调节作用,填补“中药-菌群-肝细胞癌”轴的系统性解析空白。以期为中西医治疗肝细胞癌和菌群靶向药的开发提供参考及理论支持,推动中西医协同防治肝细胞癌从基础研究向临床精准治疗的跨越。
2025年15期 v.50 4190-4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08 ] - 李源佳;龚剑峰;李彬;陆续;
银杏作为一种孑遗植物,在我国拥有悠久的药用历史。银杏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银杏叶与种子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深入解析银杏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代谢调控机制,能够增进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过程的理解,进而为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精准调控提供基础,这对于提升银杏黄酮类化合物的生产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性地概述了银杏黄酮类化合物在代谢组学、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等多组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旨在构建一个详尽且深入的学术知识体系;梳理了银杏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路径中的核心酶及其独特功能,揭示了这些酶在黄酮生成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概述了与银杏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转录调控机制,特别是那些能够响应内外环境信号、调节黄酮合成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及其调控网络,这些发现为精准调控银杏黄酮类化合物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整合这些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成果,力图为未来银杏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研究及高效利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025年15期 v.50 4201-4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01 ] - 丁丰;兰婧;龚行楚;
提取是中药产品生产加工的重要环节,往往对其过程建模对于实现智能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综述了中药提取过程的建模方法,主要分为机理建模、经验公式建模、数据驱动建模及混合模型建模4种方法,其中机理建模方法和数据驱动建模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笔者认为将来可以考虑从以下5个方面加强对于中药提取过程建模研究,分别是深入研发中药复方提取过程、完整描述中药提取全过程、开发精准测定提取前饮片性质方法、开发模型的自适应自优化技术、采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模型。
2025年15期 v.50 4209-4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22 ] - 徐万爱;于欢;
“药-药共制”作为中药炮制领域的一项独特技术,通过将待炮制品与特定药物或药汁协同处理,在减毒增效和改变药性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该文系统梳理了“药-药共制”的历史沿革,创新性地构建了“干药制-药汁制-分量制”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分类框架。研究发现,干药制包含炒制、焙制、蒸制、煮制等工艺;药汁制则涵盖浸制、炒制、蒸制等10种核心工艺;分量制创新性地采用分等份差异化炮制方法,在苍术、白术等药材处理中展现出独特优势。理论分析表明,该技术通过多组分协同作用机制,不仅能有效缓和药性、增强疗效,还可创制新型药物,显著拓展用药范围。该文首次系统阐释了“药-药共制”的炮制机制,为传统炮制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传承中医药文化智慧、推动炮制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025年15期 v.50 4218-4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81 ]
- 徐中华;延李科;刘伟华;崔灿;肖汉月;李慧平;涂珺;
基于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位样蛋白1(BMAL1):昼夜自发输出周期蛋白kaput(CLOCK)复合体探讨小檗碱多途径调控糖代谢改善能量代谢的体外降糖作用机制。采用地塞米松诱导肝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模型,0.5、1、5、10、20μmol·L~(-1)小檗碱给药15、18、21、24、30、36 h,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外液葡萄糖含量的时-量效应;确定小檗碱最佳给药剂量和最佳给药时间用于后续研究;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细胞肝糖输出量和细胞三磷酸腺苷(ATP)相对含量;荧光探针检测Ca~(2+)、活性氧(ROS)、线粒体结构及膜电位;紫外比色法检测肝型丙酮酸激酶(L-PK)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丙酮酸脱氢酶E1亚基α1(PDHA1)、磷酸果糖激酶肝型(PFKL)、叉头盒子蛋白O1(FoxO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胰高血糖素(glucagon)、磷酸化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p-Nrf2)(Ser40)、血红素加氧酶1(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解偶联蛋白(UCP)1、UCP2。免疫荧光双染法结合小分子抑制剂CLK8检测BMAL1:CLOCK复合体;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LK8组PDHA1、PFKL、FoxO1、PGC1α、G6Pase、glucagon、Nrf2、HO-1、NQO1、FGF21、UCP1、UCP2蛋白。结果显示,小檗碱可下调IR-HepG2细胞外液葡萄糖含量,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肝糖输出;降低胞内Ca~(2+)和ROS,改善线粒体结构及膜电位,促进ATP生成;上调限速酶PFKL、L-PK和PDHA1,促进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下调PGC1α、FoxO1、G6Pase、PEPCK和glucagon,抑制肝糖异生;上调p-Nrf2(Ser40)、HO-1和NQO1,增强抗氧化能力;上调FGF21、UCP1和UCP2,促进能量代谢。同时,小檗碱可增加BMAL1、CLOCK和核内BMAL1:CLOCK复合体,加入CLK8后可减少核内BMAL1:CLOCK复合体;与20μmol·L~(-1)小檗碱组相比,加入CLK8后可降低PDHA1、PFKL、Nrf2、HO-1、NQO1、FGF21、UCP1、UCP2,增加FoxO1、PGC1α、G6Pase、glucagon。鉴于BMAL1:CLOCK复合体抑制IR-HepG2细胞糖异生,促进糖酵解和糖有氧氧化途径,改善线粒体内还原环境,保护线粒体结构功能,增加ATP能量存储和促进热量消耗,揭示小檗碱介导BMAL1:CLOCK复合体协调调控肝IR细胞改善能量代谢的体外降糖作用机制。
2025年15期 v.50 4293-4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54 ] - 王文凯;常军民;马晓丽;李改茹;
旨在探讨天山花楸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Sorbus tianschanica,STE)对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及机制。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地塞米松组(2 mg·kg~(-1))、STE低剂量组(1 g·kg~(-1))、STE中剂量组(2 g·kg~(-1))、STE高剂量组(4 g·kg~(-1))。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通过卵清蛋白诱导构建哮喘小鼠模型。通过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以评估STE的抗炎调控作用。进一步采用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肺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与蛋白及其相关信号通路。随后,通过RT-qPCR技术验证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并结合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探讨STE对哮喘小鼠发病机制的调节作用。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开展分子对接,评估STE中主要活性成分与靶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Toll样受体4(TLR4)、蛋白激酶B1(Ak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结合能力。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明显增生,STE干预后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BALF中IL-4和IL-5水平显著升高,STE干预后IL-4和IL-5水平显著下降。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出与过敏性哮喘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与蛋白,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TLR4、PIK3CA、MMP9等。RT-qPCR验证结果显示,STE高剂量干预显著下调哮喘小鼠肺组织中PIK3CA、IL-6、Akt1、MMP9、白细胞介素-13(IL-13)、核因子-κB(NF-κB)、TNF、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TLR4 mRNA的表达,上调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结果进一步证实,STE可显著下调哮喘小鼠肺组织中MMP9、TLR4、PIK3CA、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的表达。分子对接研究表明,STE中的山柰酚-3,7-二葡萄糖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龙胆二糖苷、金丝桃苷可与PIK3CA、TLR4、Akt1、MMP9稳定结合,表明这些活性成分可能通过靶向调控哮喘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综上所述,STE通过抑制PIK3CA、MMP9、p-Akt和TLR4的表达,调控TLR4/PI3K/Akt/MMP9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哮喘作用。
2025年15期 v.50 4304-4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14 ] - 韩壮;靳霖溪;王志塔;杨柳清;李亮;阮怡;陈奇炜;姚淑红;衡先培;
肠道菌群能够调控肠道营养吸收,参与调节机体糖脂代谢,有助于改善糖脂代谢紊乱。肠道菌群紊乱能影响黏膜屏障完整性,诱导炎症反应,加剧宿主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异常。丹瓜护脉口服液是调节糖脂代谢的院内制剂,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临床疗效显著。该研究旨在探讨丹瓜护脉口服液对糖脂代谢紊乱小鼠肠道菌群及黏膜屏障的调控作用。通过高糖高脂饮食饲养建立糖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治疗组每日灌胃丹瓜护脉口服液(20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等量无菌水。干预15周后,评估各组小鼠糖脂代谢、肠道黏膜屏障和炎症反应的情况,并结合宏基因组学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途径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的各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显著改善,肝脏和小肠组织的病理损伤减轻,小肠组织中封闭蛋白1(CLDN1)、闭合蛋白(OCL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显著升高,血清中脂多糖(LPS)、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显著降低;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升高,与脂质相关的代谢途径被显著改变。综上所述,该研究在成功构建糖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的基础上,证实丹瓜护脉口服液能显著调控小鼠肠道菌群及黏膜屏障,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变与脂质相关的代谢途径,有效改善糖脂代谢紊乱。
2025年15期 v.50 4315-4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04 ] - 王家慧;刘如歌;刘韩彬;卫佳豪;张杰;柳雪影;高峰;杨俊红;
探讨健脾补肾益气方通过集聚蛋白(Agrin)/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RP4)/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信号通路促进重症肌无力乙酰胆碱受体(AChR)聚集的作用机制。将114只C57BL/6J雌性小鼠分为正常组、造模组及溶剂对照组,正常组及溶剂对照组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进行免疫,造模组采用鼠源性AChR-α亚基R97~116肽段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健脾补肾益气方低、中、高剂量组,泼尼松组。连续治疗4周,通过Lennon评分、抓握力评估肌力;使用含药血清孵育诱导分化后的C2C12肌管细胞,免疫荧光观察AChR聚集数量;使用免疫荧光观察小鼠腓肠肌肌丝上AChR的完整性;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健脾补肾益气方对EAMG小鼠腓肠肌的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2C12肌管细胞与小鼠腓肠肌中Agrin/LRP4/MuS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泼尼松组小鼠体质量显著降低,健脾补肾益气方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没有显著差异;抓握力和Lennon评分方面,所有治疗组均有显著改善;健脾补肾益气方可促进肌管细胞上AChR的聚集及腓肠肌肌丝上AChR完整性,减少肌肉组织间的炎性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健脾补肾益气方可提高C2C12肌管细胞中AChRα1、Agrin、p-MuSK蛋白表达,提高小鼠腓肠肌中AChRα1、Agrin、MuSK、p-MuSK、LRP4、接头蛋白7(Dok-7)蛋白表达。综上,健脾补肾益气方可能通过Agrin/LRP4/MuSK信号通路上的关键蛋白促进AChR聚集,达到改善神经-肌肉接头,增强肌力的作用。
2025年15期 v.50 4325-4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75 ] - 张涛;陈念;贾钦尧;雷晓霞;王杰;赵佳晴;魏莹;文静;
探讨六君子丸对脾气虚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采用生大黄水煎液(1 g·mL~(-1))建立大鼠脾气虚证模型。将4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2.50 g·kg~(-1))以及六君子丸高(3.24 g·kg~(-1))、中(1.62 g·kg~(-1))、低(0.81 g·kg~(-1))剂量组,通过观察脾脏指数、粪便含水量、体质量、肠道推进指数以评价药效,对粪便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及肠道菌群分析,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小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三磷酸腺苷(ATP)的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肠道病理及微观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粪便含水量显著增加,体质量显著减轻,脾脏指数显著降低,肠道推进指数显著降低,提示模型建立成功。六君子丸和参苓白术散均可改善上述症状。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丰度发生变化,菌群发展失衡,拟杆菌门有益菌丰度减少,Shannon指数明显下降,与线粒体相关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信号水平降低。六君子丸和参苓白术散可显著增加模型大鼠肠道益生菌拟杆菌门菌株丰度及菌群多样性,并显著上调模型大鼠NADPH水平。此外,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中ATP含量显著下降,IL-1β水平显著升高,小肠上皮细胞绒毛变短、线粒体数量减少;六君子丸和参苓白术散皆提高了模型大鼠小肠组织中ATP含量,降低了IL-1β水平,增加了模型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数量,并改善了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稳态。综上,六君子丸可通过加强线粒体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及多样性以治疗脾气虚证。
2025年15期 v.50 4333-4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19 ] - 左娇娇;宋瑞平;豆鹏程;陈心怡;封壮壮;舒劲;
基于微小核糖核酸-21(microRNA-21,miRNA-21)/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信号通路探讨制萎扶胃丸对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模型大鼠线粒体凋亡的影响。SPF级5周龄SD雄性大鼠85只,其中75只通过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多因素复合法造模,26周后构建成PLGC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叶酸组(0.002 g·kg~(-1))、制萎扶胃丸低剂量组(0.42 g·kg~(-1))、制萎扶胃丸中剂量组(0.84 g·kg~(-1))、制萎扶胃丸高剂量组(1.67 g·kg~(-1)),每组15只,另设10只空白组,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后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变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大鼠胃黏膜miRNA-21、抑癌基因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PTEN)、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 3,caspase-3)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TEN、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胃黏膜组织PTEN、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病理改变不同程度减轻,荧光显微镜下凋亡细胞阳性表达增多,miRNA-21、Bcl-2 mRNA表达水平下降,PTEN、Bax、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电镜下各给药组出现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减少等线粒体凋亡现象。以上研究结果提示制萎扶胃丸可有效改善胃癌前病变细胞凋亡异常,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iRNA-21/Bcl-2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15期 v.50 4342-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00 ] - 汤甜甜;张荣展;黄芳;徐陆周;周佳;
探讨泽泻汤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应用网络药理学相关数据库筛选泽泻汤活性成分及靶点和HLAP靶点,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对交集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泽泻汤低、高剂量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胰腺和肝脏组织的病理形态,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胰腺组织IL-1β和NLRP3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PI3K/AKT信号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显示共获得721个泽泻汤靶点和2 486个HLAP靶点,获得279个交集靶点。GO富集分析共得到1 112个条目,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179条信号通路。实验结果表明,泽泻汤能够降低HLAP大鼠血清中脂质代谢物、血清酶和炎症因子的水平,改善胰腺和肝脏病理损伤,减少肝脏脂质积聚,降低胰腺组织IL-1β和NLRP3的表达。此外,泽泻汤可显著上调抗氧化应激相关蛋白NRF2、HO-1表达水平,下调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BiP、xBP1s、p-eIF2α、eIF2α、ATF4表达水平,抑制PI3K的表达及AKT的磷酸化,增加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3、ATG5、ATG12表达,降低p62蛋白的表达。综上所述,泽泻汤可以改善HLAP,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损伤和内质网应激,抑制PI3K/AKT通路以及诱导肝细胞自噬有关。
2025年15期 v.50 4352-4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22 ] - 付长龙;林艳铭;兰书洁;李超;张子泓;陈越;童颖睿;黄艳峰;
从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Malat1)与微小RNA 16-5p(miR-16-5p)构建的竞争性内源RNA(ceRNA)角度,探讨透骨消痛胶囊对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胆固醇-铁”代谢失衡紊乱的改善机制。体内实验方面,60只8周龄C57BL/6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造模组(48只)。造模组小鼠在5%异氟醚吸入麻醉状态下构建OA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透骨消痛胶囊组、Malat1过表达组、透骨消痛胶囊+Malat1过表达组,每组12只。每组小鼠干预处理4周后,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软骨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软骨组织Malat1、miR-16-5p 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组织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25-羟基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B1)、C/EBP同源蛋白(CHOP)、酯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体外实验方面,利用毒胡萝卜素(TG)对小鼠软骨细胞进行诱导处理,运用双荧光素酶法评估Malat1与miR-16-5p的结合状况;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测定软骨细胞内Malat1的荧光强度;构建miR-16-5p抑制软骨细胞模型;RT-PCR分析miR-16-5p抑制条件下Malat1、miR-16-5p在软骨细胞中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在miR-16-5p抑制条件下,透骨消痛胶囊对TG诱导的软骨细胞ABCA1、SREBP、CYP7B1、CHOP、ACSL4、GPX4蛋白的调控。体内实验结果显示,(1)与模型组比较,透骨消痛胶囊组小鼠软骨层整体结构保持相对完整;与Malat1过表达组比较,透骨消痛胶囊+Malat1过表达组小鼠软骨表面损伤程度有所减轻。(2)与模型组比较,透骨消痛胶囊组小鼠软骨组织Malat1 mRNA水平降低,miR-16-5p mRNA水平升高(P<0.01)。(3)与模型组比较,透骨消痛胶囊组小鼠软骨组织ABCA1和GPX4蛋白水平升高,SREBP、CYP7B1、CHOP和ACSL4蛋白水平降低(P<0.0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1)双荧光素酶评估miR-16-5p对Malat1基因具有靶向作用。(2)与TG+miR-16-5p抑制剂组比较,TG+miR-16-5p抑制+透骨消痛胶囊组miR-16-5p mRNA水平上升,而Malat1 mRNA水平下降(P<0.01)。(3)与TG+miR-16-5p抑制组相比,TG+miR-16-5p抑制+透骨消痛胶囊组ABCA1和GPX4蛋白水平升高,SREBP、CYP7B1、CHOP和ACSL4蛋白水平降低(P<0.01)。结果表明,透骨消痛胶囊可调控Malat1与miR-16-5p的ceRNA,减轻OA软骨细胞“胆固醇-铁”代谢紊乱。
2025年15期 v.50 4363-4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