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泉;张楠;曹瑞霞;周心渝;唐娟;吴能表;
目的:测定黄连根中小檗碱含量对不同UV-B辐射强度的响应,为提高黄连小檗碱含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实验设置了CK(自然光),UL(0.05 W.m-2),UM(0.10 W.m-2),UH(0.20 W.m-2)4个处理组,探讨UV-B辐射下初生代谢中光合特性、PPP途径和次生代谢中酪氨酸酶及黄连根中的小檗碱含量的变化特性。结果:在UH辐射胁迫下,黄连叶片中光合色素、PSII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初始荧光(Fo),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根中小檗碱含量均较其他组低。而处于UM辐射下的黄连,光合作用能力、PPP途径、酪氨酸酶活性以及小檗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产生了胁迫应激反应来抵御适度的UV-B辐射。结论:黄连处于UM辐射时,通过增强光合作用及PPP途径,能提供较多的次生代谢物前体物及次生代谢物所必需的NADPH,进而小檗碱的含量也相应提高,为黄连栽培种植中提高小檗碱含量提供参考。
2011年22期 v.36 3063-3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引用频次:30 ] |[下载次数:306 ] - 陈宇航;郭巧生;刘丽;王澄亚;
目的:测定人工栽培与野生夏枯草土壤及其植株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以期为该资源保护利用及GAP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ICP-AES法测定栽培与野生夏枯草各器官及其土壤中磷(P)、钾(K)、钙(Ca)、镁(Mg)、钠(Na)、铁(Fe)、铜(Cu)、锌(Zn)、锰(Mn)、铝(Al)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栽培与野生夏枯草土壤及其茎、叶、果穗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Cu含量大小顺序为果穗>叶>茎,Mg,Ca,Zn,Fe,Mn,Al元素以叶含量最高,果穗次之,茎最少,K,Na在茎叶中含量较高,其次为果穗;土壤与果穗中Fe元素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茎及叶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与果穗、茎及叶中Zn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K元素含量在土壤及茎间亦呈显著正相关;栽培与野生品夏枯草各部位对P吸收有富集作用。结论:夏枯草药材与土壤中多数矿质元素含量无直接相关,主要通过选择性吸收调控药材中矿质元素含量。
2011年22期 v.36 3070-3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559 ] - 李晓琳;邵爱娟;陈敏;黄璐琦;
目的:研究道地产区湖北恩施5个不同产地厚朴种子的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图谱,以探索厚朴种子不同产地的鉴别方法,从而为厚朴的良种选育及种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DS-PAGE方法比较不同产地厚朴种子的蛋白电泳图谱在谱带数目、谱带强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5个产地的厚朴种子的电泳图谱存在明显产地差异。结论:该电泳方法可为厚朴种子的产地鉴别提供依据。
2011年22期 v.36 3075-3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371 ] - 陈郡雯;吴卫;侯凯;徐应文;邵金凤;李静夜;
目的:研究川白芷与祁白芷花粉活力、寿命及柱头可授性,为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TC法测定花粉活力及寿命,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川白芷与祁白芷花蕾期花粉已具有较高活力,随着雄蕊发育,二者活力逐渐增强,花药开裂盛期花粉活力均达85%以上,且花粉活力均随散粉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川白芷不同分枝花序的花粉活力差异较小,均维持在85%左右;祁白芷的花粉活力表现为主茎花序<一级分枝花序<二级分枝花序,整体来看,空间位置对花粉活力的影响较小。川白芷与祁白芷花粉在室温储藏条件下,开花后第5天花粉活力仍保持约50%,其中川白芷下降幅度大于祁白芷;-20℃条件下可适当延长花粉活力。柱头于开花后第4天逐渐具有可授性,第6天最强,随后逐渐萎蔫变褐,开花后第10天不具可授性。结论:在进行人工授粉时,应选花药开裂盛期的花粉对开花第6天的柱头进行授粉。
2011年22期 v.36 3079-3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443 ] - 陈丽静;齐欣;王玉坤;张丽;郭志富;林景卫;宋宇宁;钟鸣;
目的:为准确鉴别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寻找一种新的鉴别手段。方法:采用RAPD-SCAR技术对南、北五味子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10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2条条带清楚、重复性好的RAPD引物能够区分南、北五味子,并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结论:RAPD-SCAR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鉴别南、北五味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1年22期 v.36 3083-3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377 ] - 张丽霞;李学兰;唐德英;管燕红;彭建明;
目的:研究阳春砂仁种子质量检验方法,为阳春砂仁种子检验规程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参考国际植物种子检验规程和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的方法对不同产地阳春砂仁种子质量进行测定。结果:阳春砂仁净度分析送检样本最少500 g,试验样本最少50 g;真实性检验采用种子外观形态比较;质量测定采用百粒法;含水量测定采用高温烘干法3h;发芽前处理采用湿沙贮藏20 d后,用100 mg.L-1 GA3浸泡种子30 h,发芽以滤纸作发芽床,在30/20℃变温条件下萌发,发芽首末次计数时间为15~50 d;生活力测定采用TTC染色法。结论:初步建立了阳春砂仁种子扦样、净度分析、真实性鉴定、质量、含水量、发芽及生活力7项指标的检验方法。
2011年22期 v.36 3086-3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486 ] - 段艳涛;何忠俊;梁社往;王印;熊俊芬;湛方栋;曾睿;
目的:通过滇重楼总皂苷含量和AM菌根侵染率与根际土壤性质的相关研究和通径分析,探讨土壤因子在滇重楼品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测定了25个主要分布区滇重楼根茎总皂苷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根系AM菌根侵染率,并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滇重楼总皂苷含量和菌根侵染率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在自然条件下,滇重楼根系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侵染率在36.41%~83.37%。总皂苷与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AM菌根侵染率与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滇重楼总皂苷含量主要受其根际土壤碱解氮的影响,其次为土壤有机质和脲酶活性。而菌根侵染率主要受土壤pH制约,其次为碱解氮、脲酶活性和速效磷。结论:滇重楼品质形成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通径分析更能反映土壤因子对滇重楼总皂苷含量和菌根侵染率的贡献。
2011年22期 v.36 3091-3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601 ]
<正>《中国中药杂志》创刊于1955年7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中药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中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是中医药最高科研学术水平的交流平台之一。主要报道该领域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与新思路,内容包括栽培、
2011年22期 v.36 3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 ] -
<正>《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医药卫生期刊,现为旬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539/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本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并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解放军医
2011年22期 v.36 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 ] <正>由张铁军、杨秀伟教授主编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技术与示范》于2011年4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一部关于中药质量评价思路、方法和实验研究的专著,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研究成果的总结。该书介绍了药材的品种及产地的确定,研究样品的野外及田间取样,有效部位药效筛选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质量,有效成分体内过程研究,质量评价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确
2011年22期 v.36 3129+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 ] -
<正>《中国当代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保健协会、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医药卫生专业期刊,本刊已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786/R,国际刊号:ISSN 1674-
2011年22期 v.36 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 ] <正>国际检索和收录:SCI-E总被引频次达到443(285篇文献);被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PubMed)收录,在被Medline收录的中国期刊中排名第4位,居我国药学和中医药学期刊首位;被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CA,Chemical Abstracts Web),在
2011年22期 v.36 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 ]
- 贺福元;邓凯文;石继连;刘文龙;皮风娟;
目的:建立宏观状态数学模型与微观成分浓度相统一的中药材成分质量表征体系。方法:根据生物热力学定律建立中药材成分宏观状态函数关系式,并以大黄药材醇浸出物为对象,先测定燃烧焓,再建立指纹图谱,测定信息熵与信息量,再计算生物熵和表观平衡常数。结果:建立了中药成分的表观平衡常数、生物热焓、Gibbs自由能与生物熵等中药成分质量宏观状态函数模型。10批大黄的总摩尔浓度为0.153 4 mmol.g-1,RSD 28.26%;平均表观平衡常数为0.039 65,RSD6.020%;标准自由能为8 005 J.mol-1,RSD 1.860%;生物热焓为-2.408×107 J.mol-1,RSD 42.32%;生物熵为-8.078×104 J.K-1,RSD 42.31%。结论:中药宏观质量表征数学模型能表征中药多成分动态体系的内在质量,可达到远如森林近似树的综合作用结果。
2011年22期 v.36 3096-3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468 ] - 肖飞;李薇;李其凤;王治平;
目的:探讨USMM联用技术在丹参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SFE-CO2提取分离丹参酮类脂溶性成分,超声提取丹参酚酸类水溶性成分,膜分离与大孔树脂纯化丹参水提物,以丹参活性成分的转移率及纯度为考察指标,探索USMM技术在丹参提取分离中的可行性。结果:丹参SFE-CO2萃取工艺稳定、可行;丹参SFE渣超声提取物丹参酚酸类成分提取率高;大孔树脂纯化技术能提高丹参活性成分的纯度;膜分离及膜分离与大孔树脂技术联用对丹参酚酸的纯化工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USMM技术应用于丹参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基本可行。
2011年22期 v.36 3104-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20 ] - 刘晓谦;仝燕;王锦玉;王瑞珍;张彦霞;王智民;
目的:以复方苦参注射液为模型药物,对其醇沉工艺进行优化,并对醇沉过程中颗粒沉降过程及其特点进行研究,掌握其沉降机制和过程变化规律,探讨过程控制模式在中药生产中的可行性。方法:以复方苦参注射液为研究对象,以生物碱及大泽米苷成分的保留量为评价指标,优化醇沉工艺,同时结合对醇沉过程中形成的沉淀颗粒的数量、密度、沉降速度等参数的测定确定醇沉时间,理解工艺过程。结果:优选出的醇沉工艺为醇沉2次,乙醇浓度依次为60%,80%~90%。该过程随着沉降时间的延长,生物碱类成分有一定的下降,一次醇沉36 h,二次醇沉6 h即可满足生产要求。10μm及25μm颗粒在第1次醇沉过程中完全沉降所需时间分别为157.7,25.2 h;在第2次醇沉过程中完全沉降所需时间分别为84.2,13.5 h。结论:优化后的醇沉工艺能够更好地保留指标成分,节约时间,减少能耗。同时也证实了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质量是可以控制和把握的,但过程控制模式应在充分理解过程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制定。
2011年22期 v.36 3108-3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499 ] - 郭戎;束艳;张丽;曹雨诞;丁安伟;姚卫峰;
目的: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对四逆散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通过正、负离子质谱信息及元素组成分析并结合对照品与相关文献数据对照,共鉴定出17个化合物。结论: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质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关文献数据信息检索确定四逆散复方中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四逆散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有力的证据。
2011年22期 v.36 3114-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引用频次:24 ] |[下载次数:804 ] - 冯小燕;张水寒;蔡光先;黄一科;邵怡;
目的:建立13批板蓝根超微粉体水溶性成分和氨基酸柱前衍生化双重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P-HPLC梯度洗脱,选择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水溶性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流速0.5 mL.min-1,柱温20℃,进样量10μL;氨基酸成分HPLC指纹图谱样品经异硫氰酸苯酯试剂柱前衍生化处理后进样,流动相0.1 mol.L-1醋酸钠缓冲溶液(pH 6.5)-乙腈,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均为254nm。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版)"处理分析,建立板蓝根指纹图谱,同时测定了4种主要成分含量,并进行SPSS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板蓝根超微粉体水溶性成分和氨基酸成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确认了腺苷、表告依春和15种氨基酸的特征峰。聚类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板蓝根药材其主要成分含量存在差异。结论:建立了板蓝根超微粉体双重指纹图谱,色谱图中各个峰分离度较好、特征明显,为现阶段板蓝根超微粉体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1年22期 v.36 3119-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77 ]
- 李行诺;周孟宇;沈培强;张建兵;楚楚;葛志伟;颜继忠;
目的:研究生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干燥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结合制备高效液相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即5-hydroxymethyl-pyrrole-2-carbaldehyde(1),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 furfural,2),酪醇(tyrosol,3),5,6-二羟基-β-紫罗兰酮(5,6-dihydroxy-β-ionone,4),6-O-E-阿魏酰基筋骨草醇(6-O-E-feruloyl ajugol,5),麦角甾苷(acteoside,6),leucosceptoside A(7),地黄苷(martynoside,8),异地黄苷(isomar-tynoside,9),purpureaside C(10),jionoside A1(11),jionoside B1(12)。结论:化合物1,3,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1年22期 v.36 3125-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引用频次:90 ] |[下载次数:2441 ] - 闫冲;林励;刘红菊;林志新;陈盘余;蔡聪;郑来安;
目的:研究檀香Santalum album叶中黄酮类成分,为檀香叶的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檀香叶的70%乙醇回流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法分离纯化,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1),牡荆苷(2),异牡荆苷(3),荭草苷(4),异荭草苷(5),白杨素-8-C-葡萄糖苷(6),白杨素-6-C-葡萄糖苷(7),异鼠李素(8)。结论:所获得的8个成分均为首次从檀香中分离得到,其中7个为结构相似的黄酮碳苷类成分,并形成了3对同分异构体。
2011年22期 v.36 3130-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891 ] - 贺秀丽;王松华;赵延国;
目的:对采自中国广西的传统中药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的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寻找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对交让木D.macropodum氯仿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技术(MS,NMR等)并与文献报道的数据相比较,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4个具有不同骨架的虎皮南生物碱,其结构分别鉴定为:longistylumphylline A(1),deoxycalyciphylline B(2),daphnicyclidin B(3),daphnicyclidin H(4)。结论:4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daphnicyclidin H(4)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它与之前报导的macropodumines A~C在生源上的密切联系。
2011年22期 v.36 3134-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55 ] - 赵晓雨;尹海波;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牻牛儿苗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柯里拉京,鞣花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Agilent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0.4%磷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59 nm,柱温30℃。结果: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柯里拉京,鞣花酸的线性范围为0.059~2.360 g.L-1(r=0.999 6),0.017~0.672 g.L-1(r=0.999 9),0.351~14.04 g.L-1(r=0.999 9),0.151~6.040 g.L-1(r=0.999 8)。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9.45(RSD 1.5%),98.65%(RSD 1.7%),100.3%(RSD 2.0%),98.90%(RSD 1.2%)。结论:该含量测定的方法快速,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2011年22期 v.36 3137-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01 ] - 王爱民;鄢艳;郑林;谭安菊;李勇军;王永林;
目的:本研究采用UPLC建立了同时测定贵州产荭草花药材中没食子酸、儿茶素、高朦胧木素、花旗松素、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山柰素-3-O-α-L-鼠李糖苷7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mL.min-1,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45℃。结果:7个指标成分在选定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在97.90%~101.4%,RSD 2.3%~3.8%。结论:试验结果显示贵州产荭草花药材所含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被测成分的含量有一定差异,8月中下旬采收的药材中被测成分的含量相对较高,质量较好。
2011年22期 v.36 3141-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64 ] - 李树丽;周渊;屠鹏飞;
目的:建立毛冬青药材中tortoside A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H3PO4水溶液(17∶83)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10μL。结果:Tortoside A的分离度良好,线性范围为26.05~521.00μg(r=0.999 9,n=6),平均回收率为98.42%。结论:该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作为毛冬青药材中tortoside A的质量控制方法。
2011年22期 v.36 3146-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07 ] - 刘易鑫;颜日明;鲁顺保;张志斌;邹峥嵘;朱笃;
目的:研究突托蜡梅Chimonanthus grammatus叶中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突托蜡梅叶中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并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及肉汤稀释法检测该挥发油对9种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挥发油中检出了53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9.99%,其主要成分为(E)-3-(4,8-二甲基-3,7-壬烯基)-呋喃(13.81%)、乙酸冰片酯(12.66%)、1,2,3,6-四甲基-双环[2.2.2]辛-2-烯(7.06%)等;抑菌实验表明突托蜡梅叶中挥发油对受试菌均有不同强度的抑制作用。结论:突托蜡梅叶中挥发油对革兰阴性、阳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谱较广,且该挥发油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及开发前景。
2011年22期 v.36 3149-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573 ]
- 钟树志;马世平;洪宗元;金晓梅;
目的:从抗炎的角度,研究当归芍药散抗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s,AD)的机制。方法:以双侧海马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大鼠为AD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当归芍药散高、低剂量组,伪手术组大鼠双侧海马内注射等量溶剂,跳台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观察当归芍药散对双侧海马内注射Aβ1-42的AD大鼠模型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RT-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IL-1β,IL-6,TNF-αmRNA,比色法检测NO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水迷宫实验中,当归芍药散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P<0.05),在目标象限内逗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P<0.05);在跳台实验中,当归芍药散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的反应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当归芍药散高剂量治疗组的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当归芍药散治疗组大鼠海马组织内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较之模型组,当归芍药散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海马组织NO的合成显著减少(P<0.01,P<0.05)。当归芍药散治疗组显著减轻海马神经元的凋亡(P<0.01)。结论:当归芍药散减轻脑内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是其改善AD大鼠的认知功能的机制之一。
2011年22期 v.36 3155-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引用频次:50 ] |[下载次数:716 ] - 孙文畅;杨隆河;邱彦;任杰;黄锐;傅瑾;
目的:研究独活挥发油对内源性大麻素水解酶N-脂肪酰基乙醇胺水解酶(N-acylethanolamine-hydrolyzing acidamidase,NAAA)水解活性的影响以及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独活挥发油,GC-MS检测化学成分;采用LC-MS检测NAAA水解活性;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采用LC-MS检测细胞内棕榈酸乙醇胺(N-palmitoylethanolamine,PEA)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肿瘤坏子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含量;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独活挥发油可抑制NAAA水解活性,升高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内PEA水平;独活挥发油可下调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TNF-α,iNOS,IL-6 mRNA表达;独活挥发油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TNF-α和NO释放。结论:独活挥发油能够抑制NAAA水解活性,升高细胞内PEA水平,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2011年22期 v.36 3161-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引用频次:61 ] |[下载次数:649 ] - 刘岸;沙丽晓;沈跃;黄莉莉;唐晓;林胜璋;
目的:探讨大黄素抑制体内外胰腺癌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大黄素(10,20,40μmol.L-1)作用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 2 h后,观察大黄素对SW1990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不同浓度大黄素(10,20,40μmol.L-1)作用SW1990细胞48 h后,Western blot印迹检测胰腺癌细胞中NF-κB和MMP-9表达的变化;建立胰腺癌原位移植模型,分成对照组、大黄素低、高剂量组(20,40 mg.kg-1),实验结束后观察大黄素对裸鼠胰腺癌转移的抑制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裸鼠胰腺肿瘤组织中CD34,NF-κB,MMP-9的阳性表达。结果:大黄素可抑制体外人胰腺癌SW1990细胞迁移和侵袭,呈浓度依赖性;大黄素可下调人胰腺癌SW1990细胞中NF-κB和MMP-9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大黄素低、高剂量均可明显抑制瘤荷裸鼠中胰腺癌转移,并下调CD34,NF-κB和MMP-9在胰腺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P<0.05)。结论:大黄素可抑制体内外胰腺癌转移,该作用可能通过下调NF-κB和MMP-9表达而实现。
2011年22期 v.36 3167-3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593 ] - 周玥;姜蓉;杨斌;姚欣;王萍;刘典锋;王亚平;
目的:探讨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在人参皂苷Rg1延缓造血干细胞(HSC)衰老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纯化小鼠Sca-1+HSC后分5组:对照组,衰老模型组,Rg1组,Rg1治疗衰老组,Rg1延缓衰老组。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测定和造血祖细胞混合集落(CFU-Mix)培养分析Rg1调控Sca-1+HSC衰老的生物学作用;Southern blotting与TRAP-PCR SYBR Green法检测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结果:与衰老模型组相比,Rg1治疗组和Rg1延缓衰老组Sca-1+HSC的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降低,G1期细胞比例下降,生成CFU-Mix数相对增加,端粒长度缩短明显减少,端粒酶活性增强;Rg1延缓衰老组各检测指标变化均较Rg1治疗组明显。结论:Rg1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活性和减少端粒长度缩短发挥延缓和治疗Sca-1+HSC衰老的作用。
2011年22期 v.36 3172-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引用频次:31 ] |[下载次数:866 ] - 梁晓萍;陈曦;王义明;梁琼麟;伍军;罗国安;
目的:验证中药双龙方配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方法:通过盐酸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大鼠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从生理层面(心电图)、病理层面(心肌梗死面积)和细胞分子层面(细胞酶学指标CK,LDH,SOD,MDA含量变化),观察单方以及双龙方不同配比预防给药对心肌缺血的拮抗作用。结果:各给药组均能改善心电图缺血指标、降低血清中CK,LDH,SOD,MDA含量及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但双龙方配伍高剂量组比其他组具有更好的效果,其中以3∶7高剂量组效果最优。结论:药效学筛选结果表明,按照双龙方配比3∶7高剂量对防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最优。
2011年22期 v.36 3176-3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04 ] - 张娜;刘萍;何新荣;
目的:探索开窍药冰片单用及合用西药地西泮后对大鼠脑纹状体区兴奋性及抑制性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从神经药理学角度探讨冰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观察冰片是否可以协助西药入脑,增加其疗效。方法:利用脑微透析技术采集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大鼠脑纹状体区的脑脊液样品,运用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磷酸盐梯度洗脱结合荧光检测器检测样品中兴奋性神经递质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及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单用地西泮组相比,合用冰片后大鼠脑纹状体区兴奋性神经递质Asp及Glu含量变化不明显,抑制性神经递质Gly及GABA明显升高。结论:冰片对地西泮透过血脑屏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11年22期 v.36 3180-3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415 ] - 吴彦;杨鸿;刘红;杨陟华;朱茂祥;潘秀颉;黄泰松;邹克兴;白家峰;马琰岩;李晶哲;
目的:研究中药组分体外清除多环芳烃、亚硝胺和自由基等烟气有害物质以及降低烟气细胞毒性的作用,为中药组分用于减少烟气危害发挥保健作用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中药组分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荧光光谱法测定各组分对多环芳烃的清除作用;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分对挥发性亚硝胺形成的抑制作用;并与抗坏血酸的作用进行比较;采用MTT法检测中药组分影响烟气造成的BEP2D细胞毒性作用。结果:所有中药组分均表现出一定的清除上述多种有害物质的作用,其综合清除能力以银杏叶提取物、甘草总黄酮、原花青素、麦冬总皂苷、淫羊藿总黄酮和黄芪总苷为好。以上6种中药组分可显著降低烟气造成的BEP2D细胞的细胞毒性,表现为细胞活存率(SF)显著上升,细胞平均致死剂量(DML)显著增加。结论:上述中药组分有良好的清除多环芳烃、亚硝胺和自由基等烟气有害致癌物质的作用,在减少烟气对人群的危害和预防烟草引起的各种疾病的发生中可发挥重要保健作用。
2011年22期 v.36 3184-3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328 ] - 黄勇;张治蓉;郑林;何峰;陈慧;王永林;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静脉注射复方荭草后组织器官中原儿茶酸、异荭草素和野黄芩苷含量的U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3种指标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Acquity UPLC系统,BEH C18柱(2.1 mm×50 mm,1.7μm,美国Waters公司),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1。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监测(MRM);组织样本采用机械匀浆、甲醇沉淀处理供测定。结果:3种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准确度、日内和日间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大鼠注射复方荭草后原儿茶酸、异荭草素和野黄芩苷主要分布在肾、肺、心等器官中,在脑中分布最少。结论:指标成分分布研究表明,大鼠静脉给予注射用复方荭草后,体内分布具有不均衡的特征,血流充沛组织的分布相对较多;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消除迅速,无蓄积情况;建立的方法可特异、灵敏、快速地同时测定大鼠组织中的原儿茶酸、异荭草素和野黄芩苷。
2011年22期 v.36 3189-3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755 ] - 李超英;孙波;陈静芳;苗艳平;车燚;
目的:建立家兔灌胃给予复方血栓通软胶囊后,房水、血液、眼组织中其化学成分之一人参皂苷Rg1含量的RP-HPLC测定法,并测定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家兔眼内人参皂苷Rg1质量浓度变化,研究其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取合格一级新西兰家兔,按每只10 mg.kg-1剂量灌胃给予复方血栓通软胶囊,采用RP-HPLC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房水、血液和眼组织中人参皂苷Rg1的药物浓度。结果:建立的RP-HPLC可用于兔房水、血液及眼组织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测定。房水中人参皂苷Rg1在质量浓度7.6~152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血液中人参皂苷Rg1在质量浓度10.35~103.5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回收率方法符合要求。结论:复方血栓通软胶囊经灌胃给药后,其中的人参皂苷Rg1能够通过血-眼屏障进入眼部,达到一定浓度,此研究结果为复方血栓通软胶囊全身用药治疗眼部疾病提供了理论与临床应用依据。
2011年22期 v.36 3194-3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827 ]
- 黄思夏;范文斌;刘鹏;田金徽;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铂类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1年1月25日;同时辅助其他检索,纳入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铂类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含铂类化疗药物相比,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铂类化疗药物可以提高临床受益率(OR=1.99,95%CI:1.26~3.13,P<0.05)和生活质量(OR=3.83,95%CI:2.38~6.15,P<0.001);减少白细胞下降(OR=0.44,95%CI:0.32~0.62,P<0.001)、血小板下降(OR=0.40,95%CI:0.26~0.60,P<0.001)和肝功能下降(OR=0.33,95%CI:0.15~0.75,P<0.01),提高CD3(MD=2.96,95%CI:1.72~4.20,P<0.001),CD4(MD=9.04,95%CI:7.87~10.20,P<0.001),CD4/CD8(MD=0.47,95%CI:0.41~0.54,P<0.001)和NK细胞水平(MD=5.90,95%CI:4.53~7.26,P<0.001),降低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OR=0.32,95%CI:0.16~0.63,P=0.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铂类化疗药物可提高胃癌治疗的临床受益率,改善骨髓抑制,降低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减少肝功能下降,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1年22期 v.36 3198-3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引用频次:40 ] |[下载次数:644 ] - 江芳超;阎玥;杨璐;宋芊;李友林;
目的:验证中药辨证论治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将21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呼吸功能锻炼加辨证论治中药组与呼吸功能锻炼加中药安慰剂组,疗程4周。在治疗前后进行患者生命质量调查,采用SF-36进行生命质量评价。结果:治疗后呼吸功能锻炼加辨证论治中药组患者生命质量明显改善(P<0.05),总分情况优于呼吸功能锻炼加安慰剂组(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与辨证论治中药联合应用的方法可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生命质量,其疗效优于单纯呼吸功能锻炼。
2011年22期 v.36 3203-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488 ] - 万强;郗爱华;张丑丑;刘喜婷;
目的:康艾注射液联合FLAG方案治疗复发性、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04年至2010年病例49例,随机分组,分治疗组(康艾注射液+FLAG方案化疗)28例,对照组21例(FLAG化疗组)。结果:①2组总CR率%,治疗组57.1%(16/28),总有效率%(CR+PR)71.4%(21/28),对照组总CR率%52.3%(11/21),总有效率(CR+PR)61.9%(13/21)无显著差别。②血液系统骨髓抑制,治疗组中性粒细胞<0.5×109个/L,持续(14±6)d,而化疗组(23±3)d,血小板<25×109个/L持续天数,治疗组(17±6)d,而对照组(31±2)d,Ⅲ,Ⅳ度感染,治疗组1例(6.9%),对照组5例(23.8%),P<0.05有显著差别。③消化道毒性(Ⅲ,Ⅳ度)治疗组3例(10.7%),对照组6例(28.5%)。结论:康艾注射液配合FLAG方案能提高复发性、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缓解率,缩短骨髓抑制期,明显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及程度,起到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
2011年22期 v.36 3207-3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