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

  • 基于网络靶标理论和技术的中药研发实践

    李梢;汪博洋;曹亮;肖立皓;谌攀;张博;张新庄;肖伟;

    网络靶标理论与技术突破了“单基因、单靶点”模式的局限,旨在以生物网络为切入点,从信息与系统的角度解析中医药原理。作为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的核心,随着计算机科学和高通量实验技术的发展,网络靶标理论与技术开始呈现与人工智能技术、高通量多模态多组学实验技术有机结合的发展趋势。从病证结合的角度,以银翘清热片等中药品种的网络靶标分析作为典型应用案例,网络靶标理论与技术对中药干预病证的中西表型-组织-细胞-分子-中西药物多层次生物网络实现了系统构建、深度解析和高通量多模态多组学验证,有助于解决关键靶点发现、功效物质发现、中药成分协同作用发现和方剂调节机制发现等中医药作用机制解析中的关键问题,为促进临床精准诊疗、中药精准定位、中药精准研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从而逐步形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视角下、人用经验与科学证据相结合的中药研发新模式。

    2023年22期 v.48 5965-5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4K]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1843 ]

综述

  • 植物源外泌体样纳米颗粒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潘林思;王文彩;姚孟宇;王晓燕;张宪智;

    植物源外泌体样纳米颗粒(plant-derived exosome-like nanoparticles, PELNs)是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得到的一类直径为30~300 nm的膜性小泡,其内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成分,在植物自身物质代谢、免疫防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还能够跨界调控真菌、动物细胞的生理活动,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PELNs的研究急剧增多,越发凸显了3个方面问题:(1)PELNs的植物材料来源混杂;(2)缺乏统一的PELNs分离与表征技术体系;(3)PELNs的生物跨界调控分子机制亟待阐明。该文聚焦于上述问题,首先概述了PELNs的生物发生和组成成分,并讨论了PELNs的分离技术、表征方法,同时对PELNs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以期推动PELNs研究规范的建立,为深入解析PELNs的跨界调控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2023年22期 v.48 5977-5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137 ]
  • 中药天然活性成分在流行性感冒疫苗免疫佐剂中的应用与前景

    张悦;黎晓蕾;李皓月;吴新新;董毅智;赵静;

    疫苗接种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有效方法,佐剂可增强流感疫苗的免疫应答强度和持久性,而目前存在临床佐剂批准少、对弱抗原无效、易引起头痛等不足,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新型流感疫苗佐剂对提高疫苗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尤为重要。因中药来源广泛、安全性高、可生物降解,一些研究将其描述为疫苗佐剂。该文梳理了流感疫苗佐剂的应用现状和挑战,总结了中药佐剂的种类,中药天然活性成分联合流感疫苗后的安全性和免疫调节效果,中药佐剂在抗原储存作用、抗原递呈能力、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免疫应答4个方面作用机制,并分析了中药佐剂区别于小分子佐剂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促进流感疫苗中药佐剂的临床开发和商品化进程。

    2023年22期 v.48 5985-5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629 ]
  • 葛根素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齐大河;马桦;陈媛媛;王可欣;丁萌萌;郝云龙;郭烨;孔令博;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是由于急慢性脑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的一种认知障碍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改善脑缺血、提高认知功能和控制精神行为为主。近些年来中药活性成分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中主要包括银杏叶提取物、葛根素、淫羊藿苷、丹参酮、人参皂苷等。作用机制方面大都以抗炎、抗凋亡、抗氧化及神经保护等作用为主,但葛根素在改善胆碱能神经障碍及增加突触可塑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化学成分方面葛根素、银杏黄酮、淫羊藿苷均属于黄酮类化合物,而丹参酮属于二萜类化合物。葛根性辛,既能引清阳上养脑窍,又具风药升、散、动、窜之特征,入络则血脉通利,气血畅行,入玄府则通玄开智,脑神得通,符合血管性痴呆中医病机特点。因此,该文通过汇总葛根主要成分葛根素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发现葛根素的作用途径包括改善胆碱能神经系统障碍、抑制兴奋性毒性作用、抗炎、抑制细胞凋亡、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增加突触可塑性、促进神经保护因子表达、增加脑循环代谢、抑制Aβ损伤等,其作用通路包括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 AR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ER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Janus激酶2(Janus-activating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及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瞬时受体电位M2(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2,TRPM2)/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 NMDAR)、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 MAPK)、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arly growth response 1,Egr-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等通路。该文搜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近10年关于葛根素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文献,以期为血管性痴呆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支持。

    2023年22期 v.48 5993-6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0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1587 ]
  • 当归炮制品及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马燕;张育贵;石露萍;柳军玺;余琰;

    当归是我国药食同源的主要中药材之一,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主产地为甘肃东南部,尤以甘肃岷县的“岷归”驰名中外。当归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有机酸类和多糖类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当归各类炮制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及展望,以期为当归今后的研究、临床应用以及相关药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支持。

    2023年22期 v.48 6003-6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引用频次:107 ] |[下载次数:3431 ]
  • 反应工程法在研究中药喷雾干燥过程中单液滴干燥行为的应用展望

    唐培渝;王学成;王晓辉;徐柳风;李远辉;伍振峰;杨明;

    喷雾干燥技术是中药制剂生产最常用单元操作之一,具有干燥时间短、产品品质均一等优势。然而,由于中药提取物具有黏度大、吸湿性强、流动性差等性质,从药企生产的宏观角度解决喷雾干燥尚存在的粘壁、结块等问题空间非常有限。因此,从单液滴蒸发行为的微观角度研究喷雾干燥进而优化工艺成为趋势。基于反应工程法的单液滴干燥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液滴研究方法,通过采集中药单颗液滴在干燥过程的参数数据,采用反应工程法(reaction engineering approach, REA)对数据处理建立预测模型,是研究中药喷雾干燥机制的重要手段。因此该文总结分析了各类单液滴系统的特点、 REA在单液滴干燥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在中药喷雾干燥领域对优化工艺、预测干燥状态、缩短研发周期的重要意义。展望了该方法的前景,包括新参数、新成像技术的引入等,以期为该方法在中药喷雾干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23年22期 v.48 6011-6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42 ]
  • 道地药材“优形、优质”形成的微进化机制研究进展

    张成才;孙嘉惠;汪奕衡;王红阳;郭秀芝;闫滨滨;孙智;王升;郭兰萍;

    道地药材是中药宝库中的精华,是最具中医药特色的研究对象之一。道地药材微进化研究有助于深入解析其生物学本质及品质形成机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不断丰富的组学技术使得从分子水平上阐述道地药材的系统发育和品质形成特征成为可能,尤其是基因组学的发展与应用也成为解密道地药材遗传成因的有力工具,分子标记、组学技术等已被广泛应用于道地药材遗传多样性、种群结构等微进化研究中。该文在总结道地药材“优形、优质”特征的基础上,对道地药材品质形成的微进化研究进行综述,并介绍了分子遗传标记、组学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解读道地药材形成机制上的应用,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中医药资源提供思路。

    2023年22期 v.48 6021-6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1866 ]

资源与鉴定

  • 新疆紫草根际环境与药材药效成分含量相关性研究

    张际昭;邱远金;赵亚琴;叶雨;王果平;朱军;李晓瑾;樊丛照;

    探索野生新疆紫草根际土壤微生物与药材药效成分含量相关性,为生态种植基地选择提供指导。通过提取野生新疆紫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药效成分羟基萘醌总色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的含量,测定主要产区野生新疆紫草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并用SPSS软件分析土壤微生物丰度与指标成分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产地新疆紫草根际真菌、细菌在门和属水平的物种组成上相似,但其相对丰度、丰富度指数(Chao1指数)和群落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均存在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与主要药效成分羟基萘醌总色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的含量呈正相关,Solicoccozyma等5种真菌属和Pseudonocardia、Bradyrhizobium等6种细菌属的丰度与药材药效成分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Bradyrhizobium的丰度与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Archaeorhizomyces等真菌的丰度与根际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Bradyrhizobium等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新疆紫草根际真菌和细菌的丰度与药材药效成分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后期生态种植基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22期 v.48 6030-6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746 ]

分子生药学

  • 荆芥萜类合成酶(TPS)基因家族鉴定与分析

    贾聪玲;舒娟;党静洁;王雪;吴啟南;刘潺潺;

    萜类化合物兼具药理活性和经济价值,是植物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而萜类合成酶(TPSs)是其合成过程的关键酶。为了探究荆芥中TPS基因家族成员及其潜在的功能,该研究基于荆芥全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荆芥萜类合成酶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从荆芥基因组数据库中共鉴定获得57个StTPS成员,StTPS家族成员编码285~819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在32.75~94.11 kDa,均为亲水性蛋白。StTPS家族成员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叶绿体,其物理定位呈现出随机不均匀的特点。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StTPS基因家族分为6个亚组,主要为TPS-a、TPS-b亚家族成员。通过启动子分析预测,荆芥TPS基因家族成员能响应光、脱落酸及MeJA等多种胁迫。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荆芥中的TPS基因大多数在根中表达,同时对叶中高表达而根中低表达的基因进行qRT-PCR分析。通过对于荆芥TPS基因家族的分析,该研究筛选出可能参与荆芥倍半萜合成的基因StTPS5、StTPS18、StTPS32、StTPS45,并对StTPS45进行了克隆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可为进一步探究荆芥TPS基因家族的功能及在倍半萜合成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2023年22期 v.48 6039-6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3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246 ]
  • 蚂蟥wpHSP90基因的克隆及不同温度下的表达分析

    张会宁;郭巧生;史红专;陈盼盼;郭丽媛;禤汉美;

    HSP90是广泛存在的分子伴侣,参与多种细胞行为,在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尚不清楚在雌雄同体蚂蟥Whitmania pigra性腺发育中的作用。为探究HSP90对蚂蟥生殖细胞发育的影响,该研究对蚂蟥wpHSP90基因进行了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表达量测定。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wpHSP90全长2 592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为2 373 bp,编码790个氨基酸。预测wpHSP90蛋白在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上有85个磷酸化修饰位点。结构域预测和多序列比较结果显示,wpHSP90含有HSP90的2个保守结构域,与水蛭Helobdella robusta的同源性最高,序列相似度为80.72%。RT-qPCR结果表明,在12~28℃,5月龄蚂蟥性腺中wpHSP90的相对表达量与温度呈正相关,其中雌性腺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雄性腺,且与精卵巢生殖细胞发育趋势一致。综上,wpHSP90可能参与调控蚂蟥精卵巢生殖细胞的发育,尤其卵细胞的发育。该研究可为蚂蟥性腺发育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023年22期 v.48 6051-6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71 ]

制剂与炮制

  • 中药多糖改善淫羊藿黄酮低糖苷组分的溶解性及机制研究

    杨菊;叶亮;黄俊明;贾晓斌;封亮;

    难溶性中药组分的溶解性差是制约其制剂开发的重要因素,中药天然多糖可作为功能组分增加难溶性组分的溶解度,淫羊藿黄酮低糖苷组分(epimedium flavonoid secondary glycoside components, EFSGC)具有良好的防治骨质疏松作用,然而其存在溶解性差的理化性质缺陷。因此该研究采用了以中药多糖增溶EFSGC的策略,并评价其对EFSGC渗透性和稳定性等性质的影响。基于EFSGC的平衡溶解度实验,发现10种中药多糖中三七粗多糖(Panax notoginseng crude polysaccharide, PNCP)对EFSGC的增溶效果最优,其将EFSGC的溶解度由0.8 mg·mL~(-1)提升至13.3 mg·mL~(-1)。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制剂技术对组分进行增溶后,也需考虑其对组分渗透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因此该研究继续考察了这2种性质。结果显示,PNCP将EFSGC的8 h有效透过率由50.5%提升至71.1%,可以显著增加EFSGC的渗透性;同时可以提高EFSGC在模拟人工胃液环境中的稳定性。为了阐释PNCP对EGSGC增溶的机制,通过临界胶束浓度、粒径和电位、差示扫描量热法及红外光谱法等分析方法,初步推断该机制为PNCP与EFSGC在水中能以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聚集体而增溶。综上,PNCP不仅能够改善EFSGC的溶解性,同时也可以提高EFSGC的渗透性和稳定性。该研究为中药多糖作为一种功能组分对难溶性组分增溶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3年22期 v.48 6058-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62 ]
  • 基于UHPLC-LTQ-Orbitrap-MS、GC-MS和UHPLC-QQQ-MS/MS技术的散寒化湿方化学成分轮廓分析

    王梦晓;姚晨思;赵海誉;王维皓;张艳;罗珂珂;司南;边宝林;李涛;魏晓露;田孟尧;周严严;王宏洁;李敏;

    该研究采用定性定量质谱技术全面分析散寒化湿方药效成分,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依据。采用UHPLC-LTQ-Orbitrap-MS与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散寒化湿方中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采用UHPLC-QQQ-MS/MS技术同时测定散寒化湿方27个主要药效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从散寒化湿方中分析鉴定了308个主要化学成分,其中60个化合物经对照品比对,主要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香豆素类、三萜皂苷类、氨基酸类和核苷类等。GC-MS技术初步鉴定了52个挥发性化合物,其中γ-桉叶醇、β-桉叶醇为主要成分。液质定量结果表明,27个活性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所建立的方法稳定,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其中苦杏仁苷、紫花前胡苷、槟榔碱、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含量较高,可能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药效物质。综上所述,该研究系统、全面地表征了散寒化湿方药味所含主要化成分及模式,为散寒化湿方的药效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2023年22期 v.48 6066-6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209 ]
  • 微乳提取液中聚氧乙烯(35)蓖麻油GC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王艳静;程怡;欧则民;张瑶;严林;仝燕;王锦玉;刘德文;

    随着微乳作为中药提取溶剂的不断探索,聚氧乙烯(35)蓖麻油(polyoxyethylene 35 castor oil, CrEL)作为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正在被相关科研工作者使用,然而微乳提取液中该表面活性剂残留的检测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微乳溶剂的进一步开发。该文依据CrEL中成分的化学结构和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蓖麻油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和单因素试验优选CrEL生成蓖麻油酸甲酯的制备方法,验证分析两者的换算系数,并以最优的制样方法处理3批泽泻汤微乳提取液,测定其生成的蓖麻油酸甲酯含量,按照上述换算系数计算泽泻汤微乳提取液中CrEL的含量。结果显示,CrEL的最优制备方法为1 mol·L~(-1) KOH-甲醇溶液10 mL,60℃水浴加热回流时间15 min,三氟化硼乙醚-甲醇(1∶3)溶液10 mL,60℃水浴加热回流时间15 min,正己烷萃取2次,CrEL能稳定生成20.84%蓖麻油酸甲酯,按照该换算系数3批泽泻汤微乳提取液中CrEL质量浓度均值为11.94 mg·mL~(-1),与微乳液配制时CrEL质量浓度11.57 mg·mL~(-1)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该研究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泽泻汤微乳提取液的后续研究并为其他含有CrEL的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23年22期 v.48 6075-6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7 ]

化学

  • 理肺散化学成分研究

    王钰君;黄居敏;文淳;周子硕;冯桥桥;胡昌华;周培富;尹国平;

    对理肺散水提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ODS、MCI等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利用NMR、HR-ESI-MS等结构鉴定方法,从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methyl 4-benzoyloxy-3-methoxybenzeneacetate (1)、4-benzoyloxy-3-methoxybenzeneacetic acid (2)、3-(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oic acid (3)、水杨酸(4)、3-hydroxy-4-methoxypyridine (5)、丁香酸(6)、对羟基桂皮酸(7)、(R)-6-methyl-4,6-bis(4-methylpent-3-enyl)cyclohexa-1,3-dienecarbaldehyde (8)、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1,3-propanediol (9)、1H-indole-3-carboxaldehyde (10)、异东莨菪内酯(11)、syringaresinol (12)、pinoresinol (13)。其中,化合物1和2为2个新的酚酸类化合物,化合物3~5、8~11、13为首次从耳草属中分离发现,化合物6、7、12为首次从理肺散中分离发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10对耻垢分枝杆菌具有一定抑制活性,其MIC_(50)分别为58.5、33.3μg·mL~(-1)。

    2023年22期 v.48 6082-6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24 ]
  • 金钗石斛中1个新的异香木兰烷型倍半萜成分

    王俊豪;卢文旭;吴思佳;李剑;王峥涛;徐红;

    研究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中非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运用大孔吸附树脂、MCI、硅胶、反相C_(18)、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金钗石斛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soltorvum F(1)、对羟基苯丙酸(2)、香草酸(3)、对羟基苯甲酸(4)、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1R,2S,3R,4S,5R,6S,9R)-2,11,12-trihydroxypicrotoxane-3(15)-lactone(6)、dendronobilin H(7)、soltorvum E(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soltorvum F,化合物8为首次从石斛属中分离得到。

    2023年22期 v.48 6088-6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401 ]

药理

  • 益母草水煎液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代谢组学分析

    武柳君;陈艳;林紫薇;孙晨;熊亮;谢晓芳;彭成;

    研究益母草水煎液对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的治疗作用,并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其潜在作用机制。将40只雌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布洛芬(0.12 g·kg~(-1))组和益母草水煎液高、低剂量(5、2.5 g·kg~(-1))组,每组8只。采用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联合腹腔注射缩宫素法制备PD大鼠模型。自造模第4天起灌胃给药,连续7 d。末次给药后,腹腔注射缩宫素,记录扭体潜伏期和30 min内扭体次数;测定子宫与卵巢脏器系数;通过ELISA和生化试剂盒测定子宫组织中雌二醇(estradiol, E_2)、孕酮(progesterone, Prog)、催产素(oxytocin, OT)、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前列腺素F_(2α)(prostaglandin F_(2α),PGF_(2α))和Ca~(2+)含量;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子宫和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组织催产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 OTR)、前列腺素E_2受体3(prostaglandin E_2 receptor 3,EP3)和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alpha, ERα)的蛋白表达情况;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法检测子宫组织OTR、PGE_2受体1~4(EP1、EP2、EP3、EP4)和PGF_(2α)受体(prostaglandin F_(2α) receptor, FP)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LC-QTOF-MS)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富集代谢通路。结果显示,益母草能够显著减少PD大鼠扭体次数(P<0.05或P<0.01);显著降低子宫和卵巢系数(P<0.01),并使其组织形态得到改善;益母草处理后,PD大鼠子宫组织中的PGE_2含量显著提高(P<0.05),COX-2、PGF_(2α)、Ca~(2+)含量及PGF_(2α)/PGE_2显著降低(P<0.05或P<0.01),OT含量降低,而E_2、Prog含量有进一步提高趋势;子宫组织中OTR和EP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ER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子宫组织中FP、EP4的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EP1、EP3和OTR的mRNA表达有下调趋势。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发现益母草处理后的PD大鼠血浆中有10个差异代谢物得到恢复。以上结果表明,益母草能够有效防治PD,调控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 PGs)合成及对应受体结合可能是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2023年22期 v.48 6093-6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9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1545 ]
  • 金合欢素调节TLR4/NLRP3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林兰明;宋征宇;胡瑾;

    探讨金合欢素(acacetin)调节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金合欢素低剂量组、金合欢素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采用改进缝合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大鼠模型,建模24 h后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n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 Bax)及TLR4/NLR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LR4、p-NF-κB/NF-κB、NLRP3、pro-caspase-1、cleaved caspase-1、pro-IL-1β、cleaved IL-1β)的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缺血区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以及脑组织IL-1β、IL-6、TNF-α、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脑组织SOD、GS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金合欢素低、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以及脑组织IL-1β、IL-6、TNF-α、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脑组织SOD、GS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中Bax、TLR4、p-NF-κB/NF-κB、NLRP3、pro-caspase-1、cleaved caspase-1、pro-IL-1β、cleaved IL-1β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金合欢素低、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脑组织中Bax、TLR4、p-NF-κB/NF-κB、NLRP3、pro-caspase-1、cleaved caspase-1、pro-IL-1β、cleaved IL-1β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Bcl-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综上,金合欢素可通过调节TLR4/NLRP3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实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2023年22期 v.48 6107-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000 ]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中风醒脑液改善脑出血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

    钟晓琴;胡达峰;王宇;宁振求;邓敏贞;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中风醒脑液干预脑出血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中风醒脑液组分化学成分信息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其化学成分预测的靶点分别通过PubChem和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得,脑出血和微循环障碍的相关靶点收集源于GeneCards数据库,成分与疾病共同靶点经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将相关网络关系可视化,进一步筛选重要化学成分与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预测。动物实验验证采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mNSS)、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中风醒脑液干预脑出血模型小鼠的作用情况。结果显示,中风醒脑液4个组分共有31个化学成分和856个靶点,脑出血微循环障碍靶点共有173个,疾病与成分共同靶点57个;富集分析显示共同靶点主要参与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过程,肿瘤通路、病毒感染、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发现大黄、三七、红参的共同成分β-谷甾醇与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proto-oncogen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SRC)、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基因(phosphoinositide-3-kinase catalytic alpha polypeptide gene, PIK3CA)、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1(recombinant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non receptor type 11,PTPN1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钙黏连相关蛋白β1(calcium adhesion-associated protein beta 1,CTNNB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和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大黄的成分番泻苷E与MAPK1的靶点对接情况良好。实验结果发现中风醒脑液可减缓脑出血模型小鼠的神经损伤,降低S100钙结合蛋白B(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B,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nkin 1β,IL-1β)、SRC、EGFR、CTNNB1、VEGFA、TP5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和白细胞分化抗原86(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86,CD86)的表达,增加p-PI3K、p-AKT和闭锁小带蛋白1(zona occludens 1,ZO-1)的表达。结果表明,中风醒脑液可能是通过PI3K/AKT/p53通路抑制神经元凋亡和炎症反应,保护血脑屏障从而减缓脑出血微循环障碍。

    2023年22期 v.48 6115-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2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404 ]
  • 基于“病-证-症”结合探索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血瘀证的表征变化

    胡智星;杨超;方罗昌婷;王潇潇;李群;陈卫衡;张彦琼;林雅;刘春芳;林娜;

    采用“病-证-症”结合的研究思路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SONFH)模型大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瘀证的表征变化和规律。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在第1、2天尾静脉注射脂多糖20μg·kg~(-1)·d~(-1),第3~5天臀部肌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kg~(-1)·d~(-1)以建立SONFH模型,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在模型建立的21周内,采用机械痛实验、舌质RGB法、步态检测、旷场实验和斜板实验观察不同周期大鼠髋部疼痛、舌质、跛行、关节活动和下肢力量情况;分别于建模2、4、8、12、16、21周时取材,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icro-CT扫描观察不同周期股骨头病变情况,旋转凝固法检测全血中凝血四项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中血脂六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factor-1,PAI-1)、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 BG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 TRAP5b)含量水平以及血浆中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rostaglandin 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含量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SONFH大鼠股骨头病理和影像学改变随周期增加越来越严重,从造模4周开始,骨小梁所占面积比、脂肪细胞数量、空骨陷窝率、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表面积体积比和骨小梁分离度随造模周期增加而显著升高或降低。与正常组相比,SONFH大鼠造模21周内机械痛阈值、步态摇摆速度、步幅、站立时间和步行周期有显著变化,在造模12周时差异程度最大;模型大鼠旷场中央停留时间、垂直得分和最大倾斜角度随造模周期增加而显著改变;模型大鼠舌质红(red, R)、绿(green, G)、蓝(blue, B)值显著降低,在造模中期(11周)差异程度最大。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血脂六项中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主要在4、8周有显著性变化;血清中VEGF、ET-1、NO、t-PA、PAI-1、6-keto-PGF1α、TXB2含量、凝血四项水平和TXB2/6-keto-PGF1α比值主要在4~16周有显著性变化,在12周各指标差异表现最明显;血清中BGP、TRAP5b、RANKL、OPG及RANKL/OPG比值主要在8~21周有显著性变化。综上,SONFH大鼠疾病发生、发展全程均表现出痛觉超敏、舌质紫暗、步态异常以及血小板、血管和凝血功能异常等血瘀证候特征,且随病程(2~21周)先逐渐加重后逐渐减轻,在病程中期(造模12周左右)最明显。

    2023年22期 v.48 6128-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6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667 ]
  • 痛泻要方调控慢性应激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的影响

    杨懿;胡艳娥;黄渝清;蒋义芳;付西;由凤鸣;

    探究痛泻要方调控慢性应激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米非司酮组,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对照组不应激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慢性束缚应激及皮下种植结肠癌细胞方法构建应激性结肠癌小鼠模型;期间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和肿瘤大小变化。通过行为学改变情况评估小鼠抑郁程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小鼠皮质酮(cortisol, CORT)、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水平,M1相关炎性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M2相关炎性因子(IL-4、IL-10)表达水平;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定期监测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组织病理改变。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组织病理改变。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CD86、CD206占比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肿瘤组织内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janus kinase, JAK)1、JAK2、JAK3、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TAT)3、STAT6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慢性应激能够增加小鼠的静止不动时间;明显上调小鼠血清内CORT、IL-4、IL-10水平,明显下调5-HT、NE、IL-1β、IL-12、TNF-α含量,慢性应激刺激后小鼠皮下肿瘤生长迅速;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生长活跃,异型性明显,并且高表达CD206、JAK1、JAK2、JAK3、STAT3、STAT6蛋白,低表达CD86蛋白。经痛泻要方治疗后,小鼠的静止不动时间明显缩短;小鼠血清内CORT、IL-4、IL-10水平明显降低;5-HT、NE、IL-1β、IL-12、TNF-α含量明显上升,且小鼠皮下肿瘤生长较缓;肿瘤组织中有不同程度坏死现象,并且CD206、JAK1、JAK2、JAK3、STAT3、STAT6蛋白表达下降,CD86蛋白表达上升。综上,痛泻要方能够促进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转化,改善慢性应激下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结直肠癌的发展,可能与其影响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

    2023年22期 v.48 6142-6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6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712 ]
  • 麝香酮抑制mPTP开放减轻OGD/R所致HT22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黄平;袁美玲;王磊;陈宇昂;汪宁;吴思鹏;

    探讨麝香酮(muscone)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的开放减轻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xygen and glucose-deprivation/reoxygenation, OGD/R)所致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建立OGD/R损伤的HT22细胞的体外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HT22细胞活力;JC-1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HT2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荧光显微镜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含量及mPTP的开放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T22细胞线粒体中ATP的活性及HT22细胞胞浆和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Cyt C)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HT22细胞中钙离子的含量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ax和Bcl-2的表达。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链酶酶解后的HT22细胞蛋白验证麝香酮和MEK的结合情况。采用MEK抑制剂U0126对HT22细胞进行干扰,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EK、p-ERK、CypD的表达。结果显示,与OGD/R模型组比较,麝香酮给药处理后能显著升高HT22细胞活力,增强线粒体ATP活性及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ROS的含量、Cyt C的浓度及Ca~(2+)的含量,降低mPTP的开放度进而抑制细胞凋亡。麝香酮能明显升高MEK和p-ERK的表达,降低CypD的表达。分子对接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麝香酮和MEK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综上可知麝香酮能通过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抑制凋亡,对OGD/R损伤的HT22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并且该保护作用与激活MEK/ERK/CypD信号通路有关。

    2023年22期 v.48 6154-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0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923 ]
  • 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腔灌洗液代谢组学研究

    刘沁东;周敏;张嘉骏;贺雪成;徐玮祯;李婧;李春桥;闫亚杰;阮岩;

    使用鼻腔灌洗液(nasal lavage fluid, NLF)进行代谢组学研究,探索其可行性,并用于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临床代谢组学研究,旨在通过鼻部局部代谢差异探究小青龙汤治疗AR的分子机制。以AR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鼻腔灌洗液为样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的代谢组学技术对正常组、AR组、小青龙汤组进行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比较各组间代谢谱的差异,得到差异代谢物,并进行相应的代谢途径分析。结果显示,小青龙汤可显著改善AR患者症状,代谢组学显示AR组与小青龙汤组对比得到20个差异代谢物,其中相对正常组具有回调趋势的核心代谢物为三甲基己二酸,代谢物涉及β-丙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等多个通路。初步证明鼻腔灌洗液在鼻部代谢组学中的可行性,找出了小青龙汤治疗AR患者的差异代谢物及富集通路,可能通过对多种代谢物的调控,从抗氧化、纠正Th1/Th2失衡等方面改善鼻炎症状。

    2023年22期 v.48 6164-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9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998 ]

药代动力学

  • 朱砂在大鼠体内的汞形态分析及连续给药后的组织分布研究

    何春娇;骆骄阳;阮豪南;罗雅雯;柯童炜;秦旭华;杨美华;

    朱砂是临床上常用的镇静、安神中药,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该文拟研究连续给予朱砂后,大鼠体内的汞形态及组织分布。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朱砂低剂量组(0.2 g·kg~(-1))、朱砂高剂量组(2 g·kg~(-1))、伪无菌对照组(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伪无菌朱砂组(2 g·kg~(-1)),连续灌胃给药30 d。通过建立超声辅助-酸提取法与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HPLC-ICP-MS)联用技术对大鼠不同组织、血浆、尿液和粪便中无机汞[inorganic mercury, Hg(Ⅱ)]、甲基汞(methylmercury, MeHg)和乙基汞(ethylmercury, EtHg)进行测定。优化确定了最佳检测条件和提取方法,各汞形态的线性(R~2>0.999 3)、精密度(RSD<7.0%)及准确度(加样回收率为73.05%~109.5%)良好,满足分析要求。汞形态检测结果显示Hg(Ⅱ)在5个实验组的组织中均有检出,主要蓄积脏器为肠道、胃和肾脏;MeHg在大部分组织中以较低的浓度存在;所有组别组织中EtHg均未检出。此外,病理学结果表明,朱砂高、低剂量组和伪无菌朱砂组中可见肝细胞空泡变性,细胞胞浆疏松、淡染,单核性细胞浸润,朱砂低剂量组病变程度略轻。朱砂高剂量组和伪无菌朱砂组可见肾脏肾小管上皮水样变性,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各组大鼠脑组织未见异常改变。该文研究了朱砂连续给药30 d在正常和伪无菌大鼠体内不同汞形态和组织分布,并阐明了其对肝脏、肾脏和脑组织的影响,为朱砂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

    2023年22期 v.48 6173-6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591 ]
  • 平衡透析法结合UPLC-MS/MS技术测定舒肝宁注射液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肖金超;王玲;张丽;迟明艳;黄勇;巩仔鹏;郑林;何峰;

    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舒肝宁注射液作为临床应用广泛的中药注射剂,其体内过程尚不明确,测定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对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实验采用平衡透析法结合UPLC-MS/MS技术测定舒肝宁注射液中对羟基苯乙酮、咖啡酸、黄芩素、千层纸素A、栀子苷、黄芩苷、木犀草苷、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野黄芩苷、金丝桃苷10种成分在大鼠及人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进一步阐明舒肝宁注射液的体内过程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除黄芩素及栀子苷外其他8种成分在人血浆中结合率高于大鼠血浆,且均存在种属差异。在人血浆中,除栀子苷、咖啡酸及黄芩苷外,其余7种成分血浆蛋白结合率均高于80%,其中黄芩素及千层纸素A高于90%,除栀子苷外各成分与血浆蛋白结合程度高。

    2023年22期 v.48 6183-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981 ]
  • 基于UHPLC-LTQ-Orbitrap MS/MS探讨四妙勇安汤中木犀草素和山柰酚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及代谢规律

    杨漫芳;李慧;许心蕊;张晴玥;王添钰;冯露;夏桂阳;覃湛;聂波;

    四妙勇安汤是治疗脱疽的经典方剂。现代研究表明,四妙勇安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血管闭塞性脉管炎、高血压病等有治疗作用,但其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分子对接、文献检索以及课题前期的研究发现,木犀草素和山柰酚是四妙勇安汤中2种主要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和抗AS作用。因缺乏体内代谢研究,木犀草素和山柰酚的代谢特征尚不清楚。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静电场轨道肼质谱(UHPLC-LTQ-Orbitrap MS/MS)技术,结合相关数据分析软件,将木犀草素和山柰酚2种成分分别灌胃大鼠后,对血液、尿液和粪便样品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木犀草素给药后在血浆、尿液、粪便中分别鉴定出10、11、3种成分,山柰酚给药后在血浆、尿液、粪便中分别鉴定出9、3、1种成分,涉及的主要代谢途径包括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硫酸结合反应、甲基化反应等。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木犀草素和山柰酚的药理机制,还为四妙勇安汤中其他黄酮类成分的代谢过程研究提供参考,对阐明四妙勇安汤的药理作用和体内活性物质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22期 v.48 6191-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349 ]

临床

  • 7种中成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炎症反应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石若玉;张柯欣;周晓洁;杨康;王希茜;张琳琪;

    基于网状Meta分析对不同中成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炎症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有关口服中成药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炎症反应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3年3月。所有研究人员均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采用Stata 16.0、RevMan 5.4.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终纳入71篇RCTs,涉及7种中成药,总样本量6 880例,其中试验组3 441例,对照组3 439例。网状Meta分析显示:(1)在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面,累计概率排名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最优的前3种干预措施为肾炎舒胶囊/颗粒/片+西医常规、黄葵胶囊+西医常规、百令胶囊+西医常规;(2)在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方面,SUCRA排序最优的前3种干预措施为益肾化湿颗粒+西医常规、黄葵胶囊+西医常规、百令胶囊+西医常规;(3)在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方面,SUCRA排序最优的前3种干预措施为益肾化湿颗粒+西医常规、百令胶囊+西医常规、肾炎康复片+西医常规;(4)在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24hUTP)方面,SUCRA排序最优的前3种干预措施为肾炎康复片+西医常规、百令胶囊+西医常规、黄葵胶囊+西医常规;(5)在降低血肌酐(Scr)方面,SUCRA排序最优的前3种干预措施为百令胶囊+西医常规、肾炎舒胶囊/颗粒/片+西医常规、益肾化湿颗粒+西医常规;(6)在降低尿素氮(BUN)方面,SUCRA排序最优的前3种干预措施为益肾化湿颗粒+西医常规、肾炎舒胶囊/颗粒/片+西医常规、百令胶囊+西医常规;(7)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SUCRA排序最优的前3种干预措施为黄葵胶囊+西医常规、昆仙胶囊+西医常规、益肾化湿颗粒+西医常规。结果表明,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的治疗方案能够降低血清TNF-α、hs-CRP、IL-6炎症因子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同时对降低Scr、BUN和24hUTP,提高临床总有效率,联合用药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但受纳入文献数量及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2023年22期 v.48 6200-6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4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548 ]
  •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周峰;赵国桢;李博;徐霄龙;施逸凡;毛奕懿;田晋豪;刘清泉;

    系统评价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8个中、英文数据库,搜索疏风解毒胶囊单独或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检索ClinicalTrails.gov。使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GRADEpro GDT软件进行证据质量评估。最终纳入11篇RCTs, 1 836例患者。与常规西药相比,疏风解毒胶囊或疏风解毒胶囊+常规西药可提高有效率(RR=1.09,95%CI[1.03,1.15],P=0.002),缩短咳嗽缓解时间,提高3 d咽痛缓解率,但在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3 d咳嗽缓解率、3 d流涕缓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西药相比,疏风解毒胶囊+常规西药可以提高有效率(RR=1.11,95%CI[1.08,1.15],P<0.000 01),缩短咳嗽缓解时间,提高3 d咳嗽缓解率、3 d咽痛缓解率、3 d流涕缓解率,但在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用疏风解毒胶囊未能提高有效率(RR=0.97,95%CI[0.93,1.02],P=0.19)。此外,疏风解毒胶囊或疏风解毒胶囊+常规西药与常规西药相比,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0.57,1.69],P=0.95)。结果表明,疏风解毒胶囊在治疗流行性感冒方面是有效的,且联合常规西药使用可加快症状的缓解,而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少、质量较低,上述结论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RCT进一步验证。

    2023年22期 v.48 6216-6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6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897 ]
  • 基于隐结构模型结合关联规则分析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方药规律

    卫靖靖;于瑞;郝鹏乐;李兴渊;王新陆;乔利杰;朱明军;

    探讨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 SSS)的方药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分别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医药治疗SSS的相关文献,提取合格文献信息并建立数据库,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31日。分别采用Lantern 5.0及Rstudio软件,对频率>3.00%的中药进行隐结构模型与关联规则分析,并结合频数描述,探讨中医药治疗SSS的用药规律。纳入中医处方192篇,涉及中药115味,累计频次1 816次。高频中药有附子、人参、甘草、黄芪、丹参等,功效以补虚药、辛温解表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隐结构分析共获得13个隐变量、26个隐类、8个综合聚类模型,21个核心方剂,推测SSS常见证候有心阳气虚证、心脾阳虚证、心肾阳虚证、阳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阴阳两虚证等。关联规则分析获取30条强关联规则,其中支持度最高的是人参-附子。SSS为本虚标实之证,以阳虚、气虚为本,寒、痰、瘀为标,临床治疗以温阳益气为主,随证配合活血化瘀、温里散寒、行气化痰等治法。

    2023年22期 v.48 6225-6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782 ]

本草考证

  • 金钱白花蛇的考证

    吴婷芬;邓静;王溪;刘红琼;滕云霞;马志国;吴孟华;黄炜忠;曹晖;张英;

    金钱白花蛇是中医临床应用的贵细动物类药材,现代文献一般认为其始载于民国时期(1936年)出版的广东地方炮制专书《饮片新参》。该文通过查阅历代典籍、地方志,并结合历版《中国药典》、各地炮制规范及现代科学研究报道,对金钱白花蛇的名称、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毒性及药用部位等进行系统的考证,结果表明光绪二十年(1894年)已有金钱白花蛇的药用记载,民国十九年(1930年)更将其用于安脑丸组方中。其基原动物银环蛇在明代正德年间(1521年)始有记载,多称为簸箕甲。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毒性古今记载一致,地理分布与现代动物志等文献记载基本相似。应用幼蛇干燥体作为药用部位,并无本草及现代科学明确依据。事实上,关于幼蛇与成蛇的药效物质基础、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考证结果厘清了金钱白花蛇的药用历史及现状,由此建议开展银环蛇幼蛇及成蛇的系统比较研究,为金钱白花蛇药用部位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22期 v.48 623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08 ]

信息

  • 订阅《中国中药杂志》的重要通知

    <正>本刊自2023年起,纸质版的订阅发行合作单位产生变更,现改为《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自办发行,现将征订事宜通知如下,请订阅用户和读者密切关注。订阅流程和注意事项:1、邮箱订阅:发送E-mail: cjcmm2006@188.com, 留下邮寄地址、收件人姓名、联系电话,并注明订全年或者具体期卷杂志,同时邮件附件上传汇款凭证(图片即可)。如需发票请提供发票抬头单位名称及其税号。汇款方式(名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2023年22期 v.48 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